專欄作者 先行共享經濟有限公司 負責人 王祚胤
一、前言
一位平日在鋼鐵廠上班的假日農夫,利用週末到農地照顧蔬菜果樹,集合了許多具有共同概念的「歸農」們,他們都有相同理想,就是建立有機、無毒、生產履歷的有志農人。我聚集這一些有理想、熱情返鄉耕種的智識份子,並將他們的產品集中在「歸農好棧」電商平台直接販售給消費者,這是一位區域產地整合者,也是經營良心友善農業產品的電商平台經營者的創業商業模式。
「歸農好棧」電商平台特色:
(一) 獨特性的經營
精選小農們自家的各種主力產品,在「歸農好棧」平台中銷售,將小農經營理念,透過銷售網站重建品牌形象包裝,而誕生「歸農好棧」的品牌意念,搭配著共同理念小農們的自家產品共同銷售,可藉此增加小農品牌理念,述說小農產品的豐富性、話題性、獨特性和差異性。
(二) 經營困境與需求
「歸農」大部分的夥伴皆是知識份子返鄉,都有著良心的耕種。目前六家「歸農」夥伴的經營困境:
1. 大多缺乏數位行銷能力。
2. 活化品牌與增強品牌力,是我們一致努力的目標。
3. 也有夥伴將產品置於有機實體店面販售,因此希望能有展售活動和曝光的機會。
4. 讓消費者吃到「良心菜」。「良心菜」是每一位「歸農」夥伴共同的想法與目標,並藉由消費者的信賴提升營業額。
5. 建立整體性的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
6. 增加產品保質期,為未來跨境電商做準備。
二、良心小農,健康食物締造者
「歸農好棧」的夥伴是一群台灣南部地區(目前以台南地區為主),提供蔬菜、水果、果乾、農產加工品等相關的小農農主,各自在家鄉經營農園,大都有自有網站或社群網站,也都透過網路做農產銷售業務;其中以蔬菜、水果為主的夥伴有五家、一家販售雞蛋,每一位夥伴都有共同的信念,都是以 ND 無毒、無農藥、無化肥為目標,有在網室設施裡栽種、也有在露天栽種,還有一位夥伴是經營有機畜牧,專門生產有機雞蛋,是一位難能可貴的成大企管系畢業生,不用藥、添加物、人工合成、基因改造成分等,甚至餵食的飼料都必須含80%以上的有機食材,提供足夠寬敞的活動空間等諸多條件,簡言之,一切的飼養行為均務必以『動物福祉』為最優先考量,如此看來,台灣目前唯一「有機土雞蛋」是這般地彌足珍貴。
三、電商平台,無遠弗屆
「歸農好棧」透過電子商務,希望農業也能往零售化邁進,當零售的需求增加,才能讓人流、物流、商流、金流和資訊流發達起來,當供應鏈縮短的時候,農民、消費者和電商平台業者都將獲益,形成三贏的新農業共享經濟。
「歸農好棧」將著手於建立物流合作關係、打造農業電商發展根基;推廣具特色農產品、帶動網路購物熱潮等。
「歸農」未來發展與執行內容,為小農舉辦經營管理訓練課程,數位行銷能力的灌能、提供消費者購買更輕鬆的物流解決方案,以及品牌組合「良心菜」、「青龍箱」、「蔬菜箱」和「團媽糧食局」之新服務模式,協助小農夥伴店家使用行動支付及數位化銷售、優化「歸農好棧」電商平台,並以部落客撰文推播、社群媒體消息發布與行銷策略、舉辦展售會等方式,強化大眾對「良心菜」、「歸農好棧」的品牌印象,希冀提升小農成員整體營業額、經營與管理能力,其概念架構圖如下圖所示。
四、推動主題與執行內容
(一) 推動主題
運用數位能力建造農業電商平台「歸農好棧」。2021年因應全球疫情,網路平台以全新行銷概念營運,開始導入數位經濟經營、體驗經濟、循環經濟三大主軸。因此我們擬定推動計畫如下:
1. 數位經濟灌能與導入:數位行銷課程、建立「歸農好棧」電商平台、社群網路建立與經營、行動支付工具導入。
2. 體驗經濟施行:南岩心農場交流會(一日農人拔菜體驗)、小農食品實做試吃會。
3. 循環經濟永續經營:合作夥伴農園體質強化與輔導、新服務模式導入(物流)、新小農品牌商品組合(良心菜)、公益利他概念(弱勢團體、急難救助)、商機媒合。
運用數位能力建造農業電商平台「歸農好棧」。2021年因應全球疫情,網路平台以全新行銷概念營運,開始導入數位經濟經營、體驗經濟、循環經濟三大主軸。因此我們擬定推動計畫如下:
未來規劃設置「歸農好棧」平台品牌之「團媽糧食局」,可減少顧客網路購買時數量、運費的問題,以增加物流及日常直接與小農購買之便利性。
(二)執行內容:
實際執行將以七大模組進行,每一個模組均有細項,並將農業與經濟模式(數位經濟、體驗經濟、循環經濟)相結合,最終將於2023年完成。
1. 「歸農好棧」電商平台:增加小農數量、增加銷售品項、歸農良心農園購買地圖指南、跨境電商的設立與銷售。
2. 行銷灌能課程:品牌建立與強化、社群平台選擇與行銷策略、臉書網路廣告實戰、團購行銷操作實務。
3. 商平台物流優化:建置新鮮蔬菜物流取貨地點、宅運到府服務。
4. 「歸農好棧」新鮮服務到宅-新組合箱:良心菜、團媽糧食局、青龍箱、蔬菜箱。
5. 社群網站推廣:Line的應用、Line@建立、FB粉專建立、部落客推廣。
6. 公益利他:弱勢團體公益活動、急難救助。
7. 科技導入:電子支付工具導入。
五、結語:新服務商業模式
未來創新採用「線上訂貨,線下取貨」的農業新零售經營模式(透過網路平台將農產品由產地送至「歸農好棧」集貨倉,集中後發送至團媽,再由消費者前往取貨),目前消費者透過網路購物的取貨方式,主要可以分為配送到家及店配取貨兩種;前者在實務上包括所謂的郵寄與宅配,後者又稱「超商取貨」,也就是由購物者到指定的便利超商取貨。
有鑑於團媽從臉書社團發跡,大多是專職家庭主婦,利用照顧小孩的空閒時間,找商品、批貨,用團購價、集運省運費等方式,這種較親切、喜好的商品推薦,受到很多人的喜愛。而在團購的過程中訂購資訊較為零散,團媽們就要花更多的時間整理,也需要利用團購的數量來節省運費,因為運費是不能省卻又是最厚重的成本。
因此,我們將推展一個創新模式,稱之為「團媽糧食局」,在經常合作的台北市團媽中,有合作意願的人一起來做。「團媽糧食局」是一個生鮮取貨點,利用團媽或者社區媽媽,成立一個鄰近社區的取貨點,消費者可以到社區附近的「團媽糧食局」取貨,其概念類似郵局的iBOX,或亞尼客蛋糕的捷運取貨箱。不僅可以創造社區就業,「歸農好棧」農業電商平台也可以利用區域集貨點節省下運費,再回饋給「團媽」、消費者和電子商務平台,獲得三贏。
因應「團媽糧食局」的通路開拓後,「青龍箱」、「蔬菜箱」商業模式則可以繼續發展,而達成循環經濟的永續經營。
臺灣農業技術享譽全球,深受世人喜愛並滾出許多商機。現今不斷產生食安問題,年輕人因為愛鄉愛家,返鄉耕種的或者繼承家業者比比皆是,這些帶著理想與熱情的年輕耕種者「歸農」,當熱情遇到困難時,熱情將被降溫,當理想遇到現實問題時,理想將會化為夢想。臺灣的農園因為經濟規模的關係,大都呈現出小農的經營模式,就像是臺灣的經濟大都係以中小企業所組成,我們的農業現今也是以小農的規模在經營,無法與國外高效率生產的農產品競爭,因此我國小農受制於規模問題,導致收入侷限,耕種意願自然低落。
臺灣走向精緻化耕種多年,調整產品的價值,增進農家的經營能力,開創新通路,連結O2O商業模式,實為必須的事情。「歸農」在台灣這個世代農業裡顯現出一股新的力量,他們有著農業是良心事業的心態,凡是要吃到肚子裡的食物都必須是安全的,他們不刻意追求種植的規模,採用無毒的工法,注重管理、加工和融合消費者需求,提升品質、運用生技技術來為農業加分,這樣的精緻耕種想法下,我們應該要帶領他們走往一個「歸農農創」的新農業模式,才是我們開創農業創新新局的新思考。在未來身輕如燕的微型小農沒有理由自拒時代潮流於千里之外,唯有不斷審視及強化自身條件,落實改造策略,改善經營體質,連結網路電商趨勢,找出新通路,才能在這什麼都在變、新科技出現與殞落一樣快速的世界裡,找到農業的新契機。
「歸農好棧」發展至今,已開始獲得國外買家青睞,部分產品已經出貨美國,其中綠竹筍今年預計進入全聯超市和家樂福超市。
更多專欄文章,請點選主題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