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如何打造地方主題文化生活圈-以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為例

發布日期:2023-11-16

專欄作者:肯默整合設計有限公司 張榕軒品牌長

由孤軍眷村形成的滇緬文化聚落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忠貞新村文化園區」,是為保存異域孤軍歷史而設立的園區,也是臺灣唯一融合滇、緬、泰特色的文化聚落。

  忠貞新村在成立文化園區前,是一個眷村聚落。居民背景十分特殊,別於其他眷村居民,忠貞新村的軍眷,其實是人稱的「異域孤軍」及其後裔,他們是第二次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推守到台灣時,雲南仍有一支不願投降的部隊,越過邊境進入緬甸,從次在金三角的原始叢林展開游擊戰的反攻之路,長期在戰爭、猛獸疾病的環伺下,奮力生存長達三十餘年。

  作家柏楊將這群人的故事改寫成小說「異域」,1990年更被拍成電影,堅強的演員陣容、震撼的劇情鋪陳、情緒濃烈的主題曲-亞細亞孤兒,在當時掀起熱烈討論。

  異域孤軍從金三角退回台灣,除了令人動容的故事外,也把滇、緬、泰的飲食和少數民族文化也帶進了桃園龍岡。爾後,也因為龍岡位於中壢、八德、平鎮的交界處,忠貞新村也多了「魅力金三角」的別稱。

01_電影海報-A_Home_Too_Far(1).jpg 電影異域 海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由於產業發展,桃園如今是全台灣最多外來移工的地區,加上後期龍岡清真寺坐落於此,東南亞各國新住民陸續遷入忠貞新村,新住民為了生活,通常選擇買賣家鄉料理與經營市場小生意,由於後期遷入的新住民及原本居住於忠貞的滇緬泰少數民族的食材香料不同於台灣原本飲食材料,因此逐漸型塑出濃烈異國風情的「忠貞市場」,異國美食文化從此成為忠貞新村最初的眷村特色,而在忠貞新村一代,光是米干店就高達六十家,破酥包、豌豆粉、大薄片等特色美食也成為地方必吃特產。

02_忠貞新村特色美食照.jpg

忠貞新村地方特色美食 (圖片來源: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官網)

 

戰略與戰術、釐清動機達成共同願景

  2019年,肯默團隊與根深餐飲集團-王根深董事長及其家族團隊成員接觸,

得知當年也是異域孤軍一員的王根深董事長,希望能把異域孤軍奮戰的故事給後人得知,所謂「老兵不怕死、只怕被遺忘」,王董事長希望讓更多人知道忠貞新村眾多美食背後,還有不少傳奇故事與大時代下的重要小人物,大家在時代動亂之下,如何奮戰生存到如今落地深根。這是起有民間發起的地方改造案例,肯默團隊接下長達三年多的規劃設計忠貞新村文化園區的大任。

  由於想傳遞的訊息眾太多,參與的利害關係人也不少,結合發起人根深集團、桃園市財團法人金三角文化基金會、以及地方耆老等,大家共同擬定出關於未來忠貞新村文化圈的願景:「反戰、包容、多元」。而所謂願景即目標亦即戰略,戰術是實踐戰略的手段與方法,一切決策以戰略為依歸。戰略與戰術一詞來自於軍情規劃,與具備軍事背景的這群委託人溝通,是簡單明瞭的方式。

03_戰略與戰術.jpg

(圖片來源:肯默設計)

 

美食之外,忠貞新村眷村還能提供什麼文化體驗?

  前面提到,忠貞新村文化圈的願景:「反戰、包容、多元」,肯默團隊認為,王董事長要傳承給後人的異域孤軍故事,應該以大眾可以理解的模式呈現,透過誘人的忠貞異國美食,進而引導大眾去提問:誰料理?料理的人怎麼來?為何而來?他們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值得被記住、被討論?這些茶餘飯後的民生八卦議題,是一般民眾容易感同身受的面向。

  而拉高到文化層次的部分,如何讓悲壯的戰爭故事不落於政治話題,而是聚焦於反戰意念以及大時代的人文故事,讓不同人群進到忠貞新村的領域內,透過實際體驗理解背後故事脈絡,並與現代生活的經驗連結、引起共鳴,進而帶動周邊美食,並聚焦出龍岡地區各色文化活動的主軸性,也是園區內必須設立幾處實際據點的緣由,以正經、休閒、風趣、藝術性等方式建構出跟上新時代的忠貞新村新樣貌。

  而所有的落實方案,也必須適度考慮委託人-根深集團的本業:餐飲,盡到延伸或收斂之責任。屆時交由集團內部人員經營,才能減少摩合時間,並幫助集團將投注的資金透過另種形式回收。

 

  幾經半年討論,這個委託案從原本的單純文化故事館規劃,變成打造三個主題店、一個故事館的園區型專案。而肯默團隊也以三個小組,分頭進行四個主題聚點的規畫設計,類型有文化故事館、甜點店、西式餐酒館、特色小吃餐飲。每個主題聚點,都以共通主題做發想,切入面相分別有:罌粟花(異域故事館)、冰獨(冰獨-異式冰淇淋,取諧音呼應金三角特殊文化)、老建物教堂(癮食聖堂)、眷村文化飲食(阿美米干1981)。每個據點都須置入呼應主題的文化物件,提供的產品也需與主題對應。

而四個據點步行距離都在五到十分鐘內,便於大眾悠閒走逛,且也利於營運人員在各店之前移動支援。

04_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地圖.jpg

圖片來源: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官網

異域故事館

06_異域故事館日間.jpg

07_異域故事館夜間.jpg

異域故事館白天照片(圖片來源:ACUPASS官網)

異域故事館夜間照 (圖片來源:肯默設計)

 

  異域故事館以孤軍歷史研究、保存和展示為主軸,由根深集團透過各方資源收集珍貴文物,透過多媒體互動、裝置藝術方式呈現那段悠長且悲壯的故事。

建物外的屋簷設計融合泰國寺廟的意象,屋簷下的窗戶太陽象徵中華民國台灣,而下方的不規則多彩三角形,呼應著七彩雲南與融合交織的理念

  館內總共分為五個主題區:「亂」、「靜」、「迷」、「回」、「容」,呈現不同時期孤軍故事,從一開始的戰亂、再到金三角暫時落腳求生存而碰撞出的當地少數民族的異域文化,以及傳達「生離比死別還苦澀」的巨型藝術作品,到最後穿過如機艙般的狹長走道,代表著一群異鄉人又再度從他鄉移居到他鄉,最後在新家鄉的落地生根,一路的艱辛與迷亂,歷經舊時代的無奈、並迎來新時代的希望曙光。異域故事館述說的不是戰爭的故事,而是傳遞反戰的意念,所有和平都是得來不易,也再次印證忠貞新村的住民們多元包容的精神,才得以造就現今的成就。

  來到此地必須一遊的異域故事館,是忠貞新村的人文美食的故事開端緣由,從此一碗米干不只是米干,而是無盡的故事與感動。

 

 

 

癮食聖堂 Poppy church

08_癮食聖堂01.jpg

09_癮食聖堂02.jpg

癮食聖堂現場照(圖片來源:肯默設計)

 

癮食聖堂前身前身為五十多年歷史的「中壢教會忠貞聚會所」,早年由一群忠心耿耿且愛主的軍中弟兄們,在薪水微薄、物資缺乏的年代蓋造,於忠貞眷村旁,方便住眷村的聖徒主日及每日晨興聚集用。

  西元2019年工程動土,規劃揉合雲南風味與西式料理,佐以教堂風格所打造的休閒餐酒館-「癮食聖堂 Poppy Church」,如今也成為當地知名餐酒館。

  拆除老屋舊天花保留原始樑體,十字架天井大面積採光,象徵著苦難的重逢,慶賀豐收黑暗裡的那曙光,在餐桌上的信仰找尋空間中的光,以十字光芒引領希望,在光與影之間找到豐收的平凡小事,神聖空間裡有最好的天光。

 

冰獨 Freeze Alone異式冰淇淋

11_冰獨01.jpg

12_冰獨02.jpg

13_冰獨03.jpg

14_冰獨04.jpg

冰獨現場照(圖片來源:肯默設計)

 

  品牌名稱呼應金三角罌粟花,取自諧音-冰獨,轉化禁忌用詞。期待迷惘於生活一成不變的人們,都能在冰獨裡暫時擺脫世俗不安,找到專屬於自己的愉悅時間,希望顧客在享用冰淇淋的時候,都能沉浸在最放鬆的氛圍,不受任何拘束。作為該區域少數甜點店,冰獨融合滇緬食材於義式冰淇淋中,提供大眾專屬於異域式的新甜點選擇。

 

  整體空間風格使用玻璃貼彩虹膜及鋼板特殊漆搭配馬賽克磚,打造奇幻霓彩的視覺效果,並搭配外立面半透明波浪板以及玻璃磚材質,增加波光透視感。

二樓座位區利用LED霓虹燈以及投影機,並搭配四組不同材質的訂製桌椅增加更多特色拍照亮點,傢俱材質選用透明椅、金屬板、亮皮沙發、復古電玩機、等等,更能體現出上癮後虛實錯亂的魔幻感官視覺。

 

阿美米干1981

15_阿美米干1981_01.jpg

16_阿美米干1981_02.jpg

(圖片來源:肯默設計)

17_阿美米干1981_03.jpg

18_阿美米干1981_04.jpg

(圖片來源: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官網)

 

  阿美米干家族人士於1976年透過情報系統安排自金三角回台定居,1981年春節開始米干店的經營,四十年來用一把湯杓帶回了許多流浪金三角的親人,改變了家族的命運,也舀出了忠貞新村的米干產業。

  因眷村改建,阿美米干移址擴大營業,如今舊址回歸,阿美米干以1981年創業初衷,並與故事館連結成為阿美米干主題紀念店,在出發的地方繼續用湯杓舀出更美好的未來。

  品嚐 一碗雲南手作真食的味道

  品評 一段孤軍千里漂泊的歷史

  品味 一頁忠貞眷村過往的風情

  阿美米干1981不僅是一間懷舊眷村風格店,更詮釋雲南傳統美食的醍醐味。

 

團結力量大:

串聯園區各主題單點、打造主題套裝體驗遊程

19_套裝行程.jpg

(圖片來源: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官網)

 

根據停留時間長短,忠貞新村文化園區串聯當地特色景點與商家,提供不同主題體驗,透過專人帶領,可以適度理解忠貞新村的重點特色,強化體驗好感度,讓一般民眾未來可以帶其他朋友回來園區遊逛。透過套裝行程,除了照顧鄰里之外,也讓整個園區文化特色與旅遊經歷,可以更加立體且多元。

 

開放式園區的經營邏輯-引流、體驗、轉化

  忠貞新村文化園區,作為由民間公司發動改造的地方型集合商圈,可以說是一處沒有圍牆的園區,所以無法像封閉型園區一樣,收取門票費或清潔費,而周邊的鄰里關係也需考量,利益共享是必然,白話文的意思是,出資方無法期待所有來到園區的人群都在預期的主題店做消費。同時,因為推廣反戰文化、也想讓更多人知道異域孤軍的故事,王董事長決定期初異域故事館本身不收取任何門票費或導覽費,但考量經營成本,導覽須預約。因此回歸到商業考量,若總投入資金高上億元台幣,那麼如何優雅且兼顧文化性的經營方式,就是長久經營忠貞新村園區的重中之重。

  基於上述背景,肯默團隊基於長年規劃文化體驗型場域經驗,建議根深集團經營型式依照「引流、體驗、轉化」的模式,將園區預計納入的空間場域,分門別類。

以下針對「引流、體驗、轉化」進行說明:

  1. 引流:

聚客的場域或文化性高度集中區,也是人們造訪該地區的重點動機,但不一定具備營利功能。通常用於文化場域。在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引流代表為「異域故事館」。

  1. 體驗:

目前大家強調的體驗行銷模式,以零售餐飲業來說,透過劇場情境式的空間打造、商品的主題特色、包裝設計、空間氣味等,不直接銷售,而是先關照顧客體驗感受,再對品牌產生好感後,進而拉高成交率及回購率。在忠貞新村文化園區,所有的主題店都具備體驗功能,而相關的文化活動,包含闊時節、長街宴、少數民族穿戴服飾體驗等等,也都在體驗的行列中。

  1. 轉化:

就是成交額、銷售額、回購率。可以發生在線下,或是線上回購,未來長期訂閱消費等,每個主題店的存在,從產品規劃及從選購到結帳的服務流程,都是提高轉化的重點,也是營收的來源。

 

目前台灣品牌大都具備以體驗設計提升營業額的觀念,如何把品牌透過體驗深刻植入目標客群,在他們心中佔有一席地位,也是每個消費者逐漸認為稀鬆平常的銷售手法,因此,實體據點若不具備體驗內涵,將被消費者排除,也會很快被電商取代,也有諸多品牌以實體店出發,在疫情淬鍊後,也大幅加入線上銷售管道,都是為了讓轉化的管道更加多元,而忠貞新村也發展線上銷售管道:「忠貞好物市集」,提供更多購買選擇,並維持與外地顧客的連結。

10_忠貞好物市集.jpg

忠貞好物市集 (圖片來源: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官網)

 

全台灣眷村文化園區甚多,經營模式都不同。每個文化園區都以可負擔的模式經營。而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呈現截然不同的經營樣貌,除了背後有強大且在地淵源強烈的餐飲集團支持之外,地方居民透過長年的交流與串聯,自主成立文化協會,舉辦各種特色文化活動及祭典,強大的向心力也是忠貞新村文化園區年年豐盛且強大的原因。或許眷村各縣市都有,但能夠具備特殊的故事背景以及人文連結、餐飲產業資源的,全台灣只有忠貞新村文化園區能夠達到目前成就了。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