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企業輔導的優化策略和永續設計的經驗分享

發布日期:2022-10-20

專欄作者 點睛設計 韓世國總監

相信大家都是對設計有熱情的朋友才會讀到這篇文章。也許你是設計工作者、也許你對設計好奇,但是設計究竟是如何存在於我們的周遭?

 

我是點睛設計韓世國,專注於設計的工作。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於設計的觀察與思考。

企業是重要的社會結構,帶給人們便利與美好的生活,促進社會發展動能。除了有好的服務與商品外,美學與設計落實的適切表現,更是展現文化層次與企業用心不可取代的要素。有時候我們會說理性腦和感性腦的判斷,事物的功能完備是基本的追求,事物的美好與精妙就是企業的極致目標。如何能夠順利與專業的導入設計思考在企業作為當中,是企業成長的重要課題。

 

舉兩個最近執行的專案,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品牌為甚麼要導入設計思考。第一個案例是奉茶品牌的設計專案,原點企業是社會企業,倡議喝水與社會共好的重要性。這些年在許多媒體與企業當中十分的活躍,在2020年「奉茶行動」榮獲「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美譽,也推出了飲水地圖App,能快速找到附近提供飲用水的奉茶站,方便民眾自備容器前往盛裝。透過App使大家在日常生活更便利做到健康飲水、愛護環境、減量塑膠瓶的目標。如此立意良善的好企業,透過設計的加值輔導,我們在2022年修正了視覺設計與使用者介面設計,讓整體品牌表現更專業也更具有親和力。今年也榮獲了金點設計獎的入圍。

 

奉茶行動首圖_pc.jpg

▲ 奉茶行動飲水共享地圖APP(圖片來源 / 奉茶行動官網)

 

另一個案例是勇氣雜貨,超勇氣雜貨商行是一間充滿活力與創意的新創企業。老闆發掘台灣的好物,以創新的方式行銷。在這個案例中,我們以永續環保的紙塑立體盒設計外包裝,賦予品牌嶄新的形象。我們讓禮物的包裝,不再是生硬的紙盒,缺乏創意與運用的可能,以品牌形象的福福貓創作出不一樣的包裝。同時間運用3D產品設計的技術,運用在雞蛋糕上面。讓整體品牌更吸睛,也榮獲了今年金點設計獎的入圍。

 

超勇氣.jpg

▲ 超勇氣雜貨商行禮盒包裝(圖片來源 / 超勇氣雜貨商行粉絲專頁)

 

在以上的案例當中,我們知道設計的重要性,但是企業與品牌該如何邁向結合設計的開始呢?透過企業的輔導,整體必然順利很多,有專業顧問的指引與政府部分經費的支援,相信能夠讓整體計畫更加順遂。

 

另一部份想分享關於永續設計的經驗與設計對於社會的責任是甚麼呢?任何的設計與創造都會消耗資源,雖然可以創造出更美觀、更傑出的事物,可是我們必須要考慮更多的環節與責任,才能夠稱為是一個好的設計。

 

永續設計是近幾年大家很關注的議題,然而永續設計是甚麼呢?我們由兩個不同的角度切入。第一是採用天然的材料來源,比如竹纖維、紙漿纖維、竹木製品、金屬製品…等素材。一般天然的材料來源通常是較容易自然分解的,對於環境的傷害也比較低。第二是採用單一可回收塑膠材料,比如一號到六號塑膠。設計原則上掌握材料單一、好拆解回收、不使用導致無法回收的加工方式。甚至考慮到未來商品的回收系統與分類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我們常常陷入材料運用的迷思,但是我相信好設計才是最好的溝通橋樑與永續解方。設計的呈現在許多議題與表現上,往往會佔據最重要的位置,因為設計具備著概念具象化的責任。許多企業與品牌在找尋永續的體現,以面對市場的方式去執行思考,最終往往得不到理想的結果。對於設計而言,成就設計的理念固然非常重要,但是設計通常是依循著需求所產生的行為,所以用彈性但不妥協堅持原則的設計方式,就顯得十分的重要。比如:量產的妥協、成本的妥協、品牌原則的妥協。可是原則的堅持更是不能忽視的,例如在於造型的堅持、設計感的堅持、品質的堅持。某些角度去看,這兩者似乎是矛盾與對立的。這個階段,我們就必須要再運用設計的「平衡」。所以設計的工作,隨著時間變化與空間推移對於設計物必需建構出彈性的變化特質。

 

社會設計是另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主題。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是近年政府、企業、人民都重視的方向。設計的特質在於讓事物變得美好,所以透過倡議與社會行為,讓設計活化運用的種子得以萌芽,我相信對於設計是具有很大的實踐契機。近年我們開始與聯合線上倡議家,一起舉辨「永續會客室」的對話專欄,希望能夠透過行動,串聯企業與學者專家,以設計手法解決問題創造新氣象。

 

倡議家.jpg

▲ 倡議家永續會客室(圖片來源 /倡議家)

 

世界是平的、地球是圓的。表達出兩個對於世界不同的觀點。雖然資訊與溝通無國界,但是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文化特質,當然也相對應不同的設計特質。所以國際合作與交流,對於設計師而言,是很棒的養分。參與不同的國際設計獎項或設計活動交流,往往可以觸碰出精彩的火花。雖然我從事多年的設計工作,但是還是很珍惜每一次的國際設計交流機會。設計的本質還是建構在商業上面,除了設計交流之外,能夠將台灣設計登上國際舞台,並且進行更豐沛的商業活動,讓設計的價值能夠更長久,相信是每個設計師的責任。

 

設計的工作,需要很大的熱情與堅持,有點像佈道的過程。隨時保持好奇心、包容心、虛心學習。設計跟許多不同的專業組合會迸發出不可思議的火花,我們應該與各種不同的跨界領域合作開發出嶄新思維與機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