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生態系一詞最早是James F. Moore在1993年所發表,借用生態學概念比喻產業系統,其對商業生態系統的定義為:「由一群有互動關係的個體所形成,而該群體透過生產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來滿足顧客,而群體中的成員包含了廠商、供應商、競爭者、顧客及其他利害關係人」。另有學者Iansiti和Levien承續了Moore的觀點,將商業生態系統定義為:「一群相互連結,共同創造價值與分享價值的參與者」。
哈佛商業評論《Predators and Prey: A New Ecology of Competition》一文中,基於Moore理論及對產業之觀察,認為商業生態系於開拓階段的重點工作應專注於界定顧客想要什麼,決定公司打算提供的新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以及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最佳形式,並透過企業合作伙夥伴可協助填補提供給顧客的整套價值。擴張階段的重點工作則為擴大客戶會重視的商業概念,以征服廣大的新市場疆域,達到快速擴張的目標。
綜上所述,生態系是因應環境變化、持續演進的商業有機體,不論處在生命週期哪一個階段,都有賴於領導者帶動與生態系成員協同合作,才能營造出一種開放式的創新氛圍,裨益商業社群共同成長,也更加凸顯出商業生態系中角色界定與分工的重要性。就實務推動上,生態系的關鍵成員可分為三大角色,包括基石者、利基者、支持者或促進者:
1. 基石者(Keystone):扮演價值整合者,為生態系發展勾勒明確的未來願景,並決定該生態系的開放程度,引領生態系邁向目標市場,為利基者創造生存空間,也必須維持成員之間均衡發展、共生共榮。
2. 利基者(Niche Players):扮演價值貢獻者,貢獻獨特資源或能力,以創造生態系的價值,利基者與生態系之間是一種動態關係,為生態系貢獻價值,也有自由進出生態系的權利。
3. 支援者/促進者(Supporters/Facilitator):扮演價值促進者,目的在於加速推動生態系的形塑,並引入該生態系所需的成員、知識、技術等資源,支援者或促進者通常為政府部門、法人機構、產業公協會或相關支援服務廠商等,作為生態系強而有力的後盾。
本計畫以生態系為核心價值,包括經驗驅動(E:Experience Driven)、價值共創(C:Co-create)、有機開放式組織(O:Organic Open Innovation)等三大要素,聚焦中小企業面臨的挑戰、痛點與發展需求,發展適應於本土脈絡的商業生態系,並且從經營者角度切入,促進生態系的共生、共榮,也就是透過價值共創機制,形成均衡、更具應變力的商業網絡,累積可共享及持續發展的核心能耐,讓生態系更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