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五彩炫麗的板子,加厚可當桌板、陳列架層板,加大可當門市裝飾板,除了功能性充滿無限想像,更特別是這塊板子摸起來十足布料感,因為它就是由廢棄衣料所製成,而且這些廢棄衣料全都來國際時尚品牌的庫存品,經由台灣製造商的巧手改造為充滿功能價值的新產品。
近年來,「以廢創新」的故事正不斷在國際精品時尚界發生,主因來自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各種國際環保公約、全球宣誓,陸續祭出各項條款牽制著全球產業發展,進而促使低碳、低污染、低廢棄、3R(Recycle、Reuse、Reduce)等關鍵字,成為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時,也必須通盤考量的營運目標。
國際精品品牌更是如此,「其中一個原因是國際精品品牌長期背負著資源浪費的標籤,他們很想要趁勢翻轉。」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品服務中心業務經理薛任慈強調,「也因此,上述關鍵字已逐漸成為品牌創造營收的必要指標。」午洋企業行銷部副總經理徐甄羚指出。除了面對環保的趨勢壓力,近年全球消費市場深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許多國際時尚精品品牌面臨庫存品愈來愈多的挑戰,且無論是庫存服飾、門市展示用廢棄物、服飾製作廢料等,未來礙於碳權規範,都無法再任意焚毀。
受限於環境因素,國際精品品牌不得不積極尋找3R解方,也把這項難題拋給了他們的全球供應商,午洋就是其中接到挑戰的企業。
永續商機,用廢材說個好故事
成立於一九八四年,午洋是國際精品品牌的重要供應商,主營設計生產品牌門市展示用工具、層架等。近年,陸續有幾家國際品牌問午洋:「有沒有辦法可以讓廢棄物再生利用?」當拋出問題的企業愈來愈多時,午洋從中嗅出新商機,也把這樣的訊息從全球帶回台灣,「午洋揣測台灣製造業這麼厲害,也許可以找到夥伴一起來想辦法。」徐甄羚笑說。
於是午洋從不同領域尋找一些不曾合作過的企業攜手創新研發,不僅建立了獨特的國際時尚精品永續服務生態系,部分開發也已經獲得國際品牌肯定,成為品牌供應鏈的示範商。
邦泰複合材料公司是午洋的永續服務重要夥伴,共同承擔國際時尚精品永續服務生態系的基石者角色。成立40多年,邦泰是一家工程塑膠改性廠,主要針對客戶需求,提供塑料改性或加強性質的技術服務,譬如在塑料中加入剛性強度、不同視覺元素等,以改變塑料原有狀態。
當午洋找到邦泰時,「我們起初有點意外。」邦泰副總經理吳眉菱說,當時午洋告訴邦泰:我們要幫品牌把廢棄的碎布融入到塑膠中,再製成有功能的新產品,而且還不能融到不見布料的蹤跡。
對邦泰而言,塑料改質是每天在執行的工作,都有既定方法與製程,但午洋送來的品牌廢棄衣物混合了多種布料,成分有天然棉、聚脂纖維、PP纖維等,不同纖維擁有不同物性,卻要統統跟塑膠融合在一起,溫度、配方等都是影響成敗的關鍵。
新挑戰擺在眼前,午洋負責與品牌來回溝通,邦泰則與工研院材化所合作,在工研院實驗室進行試驗工作,包括材料分析與評估、改質試驗等,薛任慈指出,因為送來的材料太複雜,內含不同材質布料,及吊牌、金屬釦等配飾,研發團隊必須不斷試驗,想盡辦法針對各種材料進行粉碎、抽絲、融合、造粒,才將廢棄衣物變成塑膠母粒。
一步步研究出複合材料融入塑膠的有效方法後,他們再次面對一個前所未見的大難題──品牌想將改性後的材料變成一個可說的故事。
徐甄羚補充指出,每一個國際精品都有自己的品牌故事、理念,環保意識抬頭之際,品牌商便想告訴消費者:時尚不等於浪費,過季或廢棄衣物可經由回收、改質、再造,並賦予不同功能與時尚樣貌重新回到門市,因此新製成的物件還必須存在看得見的廢棄回收的痕跡,讓消費者親眼認證品牌ESG故事的真實性。
譬如午洋、邦泰,及負責執行射出成型的富揚塑膠企業社已共同合作,運用廢棄布料融入塑膠中,設計開發出小巧的隨身置物盒、積木造型鑰匙圈等,這些產品的塑膠表面都可以看見一絲絲不同色彩的紋路,獨特又吸睛,但這不是混色效果造成,而是融入塑膠中的布料纖維所產生,被稱為「ESG可視化」。
基石者整合,利基者技術疊加
在顧及生產效益同時,還要考量品牌識別度、時尚美感等層層要求,「真是困難重重,雖然邦泰短期需要投入較多成本,但我們相信永續材料是新發展契機。」吳眉菱指出。
邦泰面對的挑戰除了追求企業永續經營,也想要創造改變。吳眉菱坦言,現在人們都認為塑膠是有害物質,但其實塑膠對人類的便利生活帶來極大貢獻,只是因為人類不當處置塑膠,讓塑膠背上污染源標籤,因此邦泰也想藉由這次合作機會為塑膠創造新價值。
從效益來看,國際時尚精品永續服務生態系的兩個基石者,各自發揮不同功能,午洋主要是市場訊息提供者、轉譯者,讓生態系裡的每家企業都能清楚明白自己可以做什麼,換言之,午洋看到了機會,也知道該去找誰讓機會變成利潤;而邦泰則是主要技術供應者、生產者,也是機會變成利潤的關鍵實踐者。
在生產方面,這兩個基石者底下則有兩個支撐點,由不同利基者參與其中,一邊是負責射/壓出加工的廠商群,譬如富揚等;另一邊負責模具打樣,譬如升逸企業等,加上負責產品設計、推廣應用等合作廠商。目前這個生態系已串接起25家不同領域的中小企業。
譬如富揚主要負責將邦泰研發出的母粒射出製成具體物件,例如衣架、時尚造型眼鏡框、小型置物盒、積木等,談起加入生態系的機緣,富揚總經理陳建彰只笑說:「反正客戶有需求,我們就做。」
殊不知一個客戶需求,曾多次造成富揚的機器當機,因為這些由廢棄衣物製成的母粒內含有多種毛料纖維,在射出過程中,有些毛料會卡在機台裡,好幾度造成機台無法正常運轉,富揚只好先拆機清潔,才能繼續生產作業,即使如此,「我們還是覺得應該試一試。」陳建彰認為,企業經營要不斷追求新成長。
廢材創新產品,成精品門市陳設
品牌商生產需求源源不絕地湧入午洋的開發清單中,找到邦泰之後,午洋又向外擴張尋找不同合作夥伴。譬如升逸企業便創造出讓品牌驚豔的產品。升逸主要生產熱壓板,過去主要以椰子等植物性纖維為原料,研發製造各式板材運用於不同空間,在午洋的邀請下也開始為廢棄衣物找出新用途。
如同邦泰、富揚,對升逸而言這也是一項新嘗試,要將不同材質的布料透過熱壓技術融合在一起變成堅硬的板材,「這是我們過去沒有想過可以做的。」升逸總經理邱奕智指出。
如同前述,複合材料融合是個困難點,它必須克服溫度、膠水濃度、配方等差異因素,而且這塊板材要產生功能性就必須軟硬適中,太硬怕無法釘釘子;太軟怕碰到水或高濕氣就鬆垮,所幸邱奕智與其團隊擁有近40年的功力,他們一次次調整參數,歷經數月努力才成功壓出令品牌稱許的作品。
當品牌不斷產生需求,午洋就必須把訊息傳回生態系,與合作夥伴再次投入改良過程,徐甄羚笑說:「我們不怕品牌提需求,這樣生態系才能生生不息地運轉。」
以效益來看,目前已驚艷許多國際時尚精品大廠,已把品牌過季廢棄衣物送到台灣進行產品試驗,未來消費者走進品牌門市能感受到台灣廠商的創新技術與能量。其中,在生態系夥伴合作下,持續完成新的改質配方設計與創新產品,基石者與利基者們也持續投入自主創新與設備升級,未來可期。
從解決客戶的問題出發,午洋與邦泰帶領著生態系裡的企業,把他們未曾想過、未曾做過的事,變成了一件件真實的、具功能性與時尚標準的創新產品,無形中也獲得了技術升級,未來午洋與邦泰也將化被動為主動,更積極擴展出新市場與新商機。
多元觀點:探索時尚品牌ESG新解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