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更多青年交流互動,教育部青年發展署114年擴大升級「青聚點地方創生人才培育獎勵計畫」,青聚點在全臺各地將舉辦40餘場的「青年小聚」,透過沙龍、工作坊與參訪等多元形式,讓來自各領域、地區、議題的青年齊聚一堂,在「互相認識、共同討論、發想行動」的過程中拓展視野。青年朋友可以帶著各自的經驗與想法,與在地團隊、社區夥伴、不同世代的居民展開雙向對話,通過相互理解,深化對地方議題的認識。
屏東林邊「大小港邊,熱帶漁林」團隊策劃的青年小聚,以「海岸聚落的教育實踐」為主軸,將召集農漁業生產者、學校與在地組織等不同角色參與,透過海岸走讀和教案設計的分享,引導青年思考如何轉換地方知識成為教育行動的基礎。
臺東太麻里鄉的「海癒小村咖啡店」規劃集合地方市集的籌劃實踐者,共同討論市集籌辦的可能性與經驗交流,聚焦討論在不同類型與目標、不同文化基底所生長出來的地方市集品牌,共同討論如何賦予市集有更多元的社會共好意義,嘗試讓這場小聚成為地方活動籌畫者互相支持與腦力激盪的平臺。
苗栗銅鑼的「山山藝文化號」創造「跨世代對話」的機會,安排從傾聽耆老的山林記憶,到社區劇場中的故事轉譯,讓參與青年能夠真切感受在地居民對自然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並在與長輩的交流中,不僅學習如何在世代差異中建立理解與信任,也能開啟更多合作與共創的可能性。
宜蘭五結的「延長線工作室」舉辦以「族群文化與記憶」為主題的青年小聚,將邀請語言推動者與噶瑪蘭族長輩現身分享。透過拜訪老樹古井、體驗族語桌遊和古調教唱,讓青年在輕鬆互動中不僅學習族語,也在族人分享過程中,深入理解復名運動背後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意義。
相較於青聚點在地課程側重於傳遞知識,青年小聚更希望塑造一個自由對話、彼此激盪的交流空間,不只是交流的平臺,更是多元觀點碰撞、行動想像誕生的現場。歡迎對於地方創生有興趣,期待激盪新思維的青年至計畫官方網站報名(https://changemaker.yda.gov.tw/Lesson),讓每一次的交流,成為走進地方、實踐理想的起點!
發布單位:教育部
發布日期: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