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目標,勇敢逐夢,追求夢想最重要的就是展開行動!」——陳秀卿 董事長
從揹著4個月大的孩子到夜市做生意開始,陳秀卿一步步從滷味攤走向世界,更靠著勤學奮鬥的精神,成功建立滷味王國、觀光工廠,並將常溫滷味外銷到全世界30多個國家「我想,品牌,不只是產品而已,而是應該擴大意義,思考它可以帶動什麼?創造什麼?」
「我創業的動機,就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得意中華食品董事長陳秀卿回憶,剛結婚時,先生林琮隆白天工作、晚上讀夜二專,為了貼補家用,她一邊照顧孩子,一邊到夜市擺攤賣滷味。
「當時是民國82年,景氣正好,有人潮的地方就有錢潮,只要肯做,不怕沒生意。」隨著生意愈來愈好,先生也辭職跟她一起到夜市擺攤,並開始將滷味批發到全臺各地,連過年期間都捨不得休息。有一天,一位客人包了一個紅包給孩子,笑著說:「妳的小孩好乖,別家的孩子都跑出去玩了!」當下,陳秀卿的內心五味雜陳,只覺得很對不起孩子。她開始反思,到底該如何改變一家人的生活?
不斷學習,讓自己更強大
「路邊攤是闖業,不是創業!」陳秀卿想清楚,她要走專業生產的路,但是,第一個要克服的就是保存問題。他們首先接受農委會的輔導,到嘉義大學學習滷製標準化課程,並了解食品加工廠的規劃與建置,這才明瞭,滷味除了要好吃,還要提高營養價值。為了讓親友與客人吃到常溫保存又無添加的滷味,他們又到屏東科技大學研習食品常溫保存技術,不久,再接受政府輔導,至中興大學上國際行銷課,跟著當時的高雄縣政府一起到海外推廣食品。
適逢90年代,政府推工業用地設廠,他們參加政府舉辦的創業菁英班,學習SWOT分析;接著又參加中小企業推出的創業圓夢坊,這才開始思考未來計畫,「就是短期設廠、中期取得認證、長期推廣到全世界。」上完這些課程,他們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決定蓋廠拚搏。
從擺攤到民國85年成立得意企業行、92年成立得意中華食品、94年正式啟用工廠,至100年第二座工廠完工,陳秀卿看到自己的蛻變,她決心走上更專業的道路。
成立觀光工廠,在產業鏈上做出貢獻
民國97年,陳秀卿成立觀光工廠「台灣滷味博物館」,成為濁水溪以南的第一家觀光工廠。「政府輔導我們導入觀光工廠,讓我們能跟消費者溝通,常溫食品只要透過真空包裝與高溫殺菌技術,不用添加防腐劑就能常溫保存。」當時,臺灣有食安危機,他們透過清楚透明的製程,不僅讓民眾吃得安心,更對臺灣產生信心。
在得意中華食品的滷味中,最熱銷產品就是鐵蛋及豆干,除了香Q、爆汁的特點,最重要的,就是不添加人工香料、不含防腐劑、不煙燻、不油炸的健康訴求。近年來,她更積極投入銀髮族友善食品的開發,「隨著年紀愈大,開火烹煮可能會有危險,希望能協助長者,開發出更多輕鬆營養的即食產品。」像是用高雄甲仙芋頭做出的「芋頭海鮮粥」,就是兼顧營養、易咀嚼的美味食物。
不僅如此,她也在產業鏈上做出貢獻,像是協助將即期雞蛋做成滷蛋,避免浪費;以合理的價格收購盛產的農產品,做成食品來延長壽命;還有疫情期間,鴨肉無法出口,她與中央畜產會協助將全臺70萬隻鴨做成胡椒豬肚鴨、紅藜蔬鴨粥,並與高雄農業局合作,協助將香蕉、鳳梨做成香蕉嫩骨湯、鳳梨冬瓜嫩骨湯等產品,成功幫助農、漁民調節物流。
這些作為,不僅讓她榮獲「傑出食品企業家獎」,得意中華食品也連續多年獲得「銀髮友善食品獎」、「罐頭國家隊」、「常備食品獎」等多項肯定。
帶動產業,共榮地方
多年前,國防部在高雄岡山有一個航空教育展示館,希望將50架戰機的場域委外經營。當時,高雄市岡山觀光局推薦陳秀卿接手,她實際參觀、了解飛機歷史後,毅然決定承接。「我想到的是地方創生,邀請民眾來岡山看飛機、吃滷味,同時帶動高雄地區的7家觀光工廠,共榮地方,一起擴大品牌的意義。」
身為女性企業家,面對這一切成果,陳秀卿語帶感恩:「孩子,是我成長的動力。」對員工,她總是提醒「先把家事處理好,再處理公事。」對客戶,她總是認為「不要先做生意,要先交朋友。」不同於許多男老闆喝酒搏感情,她善用女性的優勢,從關心別人的立場出發。
參加飛雁計畫,陳秀卿感謝彰化銀行的推薦,更感謝一路上老師與政府單位的協助。對於想創業的女性,她鼓勵大家設定目標,設定夢想,「只要要敢夢想,船就會開往那個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