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小企業想開始進行減碳,該如何著手進行?

更新日期:2023-02-09
點閱人次:1858
供稿單位:知識資訊組

可依企業受淨零排放趨勢衝擊程度從不同面向著手進行。

一、入門:針對較無直接淨零碳壓力的中小企業,可從日常減碳做起,包含不需要投入資金的行為改變策略,以及僅需要投入小額資金且能夠快速回收成本的設備汰換與定期保養。

(一)行為改變:透過隨手關機、調高製冰機或冷氣等設備之溫度、減少用紙、利用遠端視訊取代出差等行為改變,企業不僅能夠享受節省電費、交通費成本的好處,同時也可以降低自己的碳排放量,例如:冷氣每調高1度可省電6%,而每節省1度電企業可省下至少2.45元(工業用電平均電費),碳排量也會減少0.502公斤。每少用一包500張的A4紙,能夠為企業降低平均4公斤的碳排量。以高鐵代替汽車往返台北左營一趟,能夠減少約略135.30公斤/人的碳排量。
 
(二)汰換設備:了解公司的能源使用狀況,透過每期水電瓦斯帳單,了解用量,並逐步汰換老舊或者高耗能設備,也是一項相當值得中小企業推動的減碳策略,例如:將傳統的60瓦白熾燈泡,汰換成23瓦的省電燈泡,或者13瓦的LED燈,可以省電跟減碳60%到78%。透過定期保養,也能夠確保設備能在最佳效率下運行,節省不必要的能源或燃料消耗。包含定期保養空壓機系統,可避免氣體洩漏;清除管線灰塵、更換濾網設備等,除了減少能源損耗,也確保設備效率等。
 
(三)更進一步的做法:例如安裝屋頂型太陽能板,除可提供18至20%的辦公室用電,亦能減少辦公室被太陽直曬,降低室內溫度。與新創公司合作,嘗試電動車派車服務,降低燃油車使用。

二、進階:受到供應鏈要求、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要求或是想自我提升的中小企業,可透過建立管理企業碳風險的基礎,評估單位產品的排放強度,了解製程邊界內的碳足跡,做為提供產業碳揭露的第一步,進而擴展產品商機接軌綠色供應鏈,提高社會形象。

(一)依據ISO 14064-1標準規範,成立推動小組、設定組織邊界及營運邊界、選定基準年、排放源鑑別及量化、建立溫室氣體盤查清冊、數據品質管理、程序文件化與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製作等程序,掌握組織內部碳排放現況。

(二)進行第三方查證,確認各階段所呈現客觀事實,確實符合揭露目的,以及準確性與完整性,以作為公開報告、法規要求、交易準備等行動基礎。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