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COP27達歷史性決議:氣候災害可獲道義賠償

發布日期:2022-12-01

  歷經30多小時的延長討論,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會員國終於在20日(週日)上午達成「歷史性」協議,設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的全球基金,為排碳不多,卻飽受氣候災難的窮國提供財政援助,為期兩周的會議也跟著落幕。

  除此之外,這場近200國家代表參加、由埃及主辦的年度氣候盛會沒有太多突破。減碳議題並無重大進展,討論過程反而出現不少後退的聲音,威脅要降低承諾,最後大會僅守住平盤。

損失與損害獲得環境正義「道德上」的勝利

  窮國、富國均無法逃避極端天氣的影響,但窮國對抗氣候危機的方法有限,往往要承擔更大的災害。「損失與損害」基金將為救援並協助這些國家重建所需的財務提供援助。過去20多年來,工業化國家雖願意提供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卻不願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

  《衛報》報導,損失與損害的討論陷入膠著,周五歐盟才態度大轉彎,但要求被歸類在開發展中國家的大經濟體或排放大國應站在捐助國這邊,而非受捐助國,美國則到周六才同意該基金,附加條件則是讓脆弱國家優先接受補助。歷經徹夜談判,聯合國氣候變遷事務官員斯帝爾(Simon Stiell)於周日早上7點敲定最終協議。預估需至少一年時間,才會釐清基金運作的細節。

  今夏被世紀洪災吞沒1/3國土的巴基斯坦是毀滅性氣候災難受害國的象徵。該國氣候部長拉赫曼(Sherry Rehman)樂見這項協議,但他認為,這不是慈善捐助,而是為未來和氣候正義投資。

拉往後退的力量太多 大會勉強守住平盤

  COP27原定在周五晚上閉幕,因歧見過多而延後了30多個小時,除了損失與損害外,在減緩排碳上並未提出積極目標。歐盟執委會副主席提孟思(Frans Timmermans)透漏,有些國家威脅要收回控制升溫1.5°C以下的目標、廢除每年更新國家排放計畫的要求。

  去年氣候大會的主席、英國談判代表夏瑪(Alok Sharma)告訴《路透社》,他對結果表示失望,僅能守住去年承諾的底線。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550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