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當老化電網遇上極端天氣 美國停電次數倍增 綠能轉型之路也蒙塵

發布日期:2022-05-26

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美國潔淨能源蓬勃發展、電動汽車銷量飆升,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快速成長,為因應氣候變遷帶來曙光。

然而,專家表示,美國過時的電力基礎設施再不進行大規模的整修改造,將會成為綠能發展的阻礙,而這個龐大任務需耗資超過2兆美元(約新台幣59兆元)。當前的輸電線、變電站和變壓器網絡,逐漸因為老化和投資不足而出現諸多問題,且隨著極端天氣事件越來越頻繁,更常出現大規模的故障。

美電網營運商低估氣候風險 過去六年停電次數倍增

《路透社》發現,在美國七家區域電網營運商低估氣候變遷之下,惡劣天氣的威脅越來越嚴重。他們用於輸配電網投資參考的風險模型,還是1970年代的天氣模式,且並未將近期探討極​​端天氣是如何同時擾亂電網發電、輸配電和燃料供應的科學研究納入考量。

最近的極端天氣事件暴露了美國電力基礎設施的弱點。紐奧良的電網建於1970年代,當時像颶風艾達(Ida)這種風速高達每小時241公里的颶風不太常見,大部分電網只設計成能承受每小時152公里的最大風速。颶風艾達造成了好幾週的停電。

根據電網監管機構北美電力可靠度公司(North American Electric Reliability Corporation, NERC)的資料,天氣事件和相關燃料供應短缺是美國停電急劇增加的主要原因。

《路透社》調查官方資料發現,2015年至2020年期間,平均每年發生9,656次停電,比前六年平均4,609次增加一倍。這樣的惡化趨勢與天災次數的激增相吻合: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國家環境資訊中心的資料,美國2002年至2021年間經歷了229次天氣災害,每次造成超過10億美元(約新台幣295億元)的損失(損失總額根據期間通貨膨脹調整),而1980年至2001年只發生了94次此類事件。

天氣變得越來越極端,電網卻越來越老。美國能源部前一次2015年電網基礎設施總檢討發現,美國70%的輸電線路使用時間超過25年(線路通常有50年的使用壽命),以及處理美國90%電力流量的大型變壓器平均使用時間超過40年——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的研究,變壓器往往會在使用40年左右故障率變高。

未能充分升級電網 將扼殺綠能優勢

美國老舊的電力基礎設施,將是總統拜登(Joe Biden)潔淨能源和因應氣候變遷的最大障礙之一。

拜登政府承諾2035年電業碳排放達到淨零,並在2050年達全國碳排淨零。如此快速的潔淨能源成長將從兩個方面為國家電網帶來壓力:電動汽車大增讓電力需求大幅成長,以及在陽光或風力較弱的日子,再生能源的可靠性可能出問題。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4157)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