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全球暖化釀嚴重海洋生態災難 科學家憂「大滅絕」再現

發布日期:2022-05-04

《衛報》報導,一份發表在《科學》(Science)期刊的新研究警告,全球暖化正劇烈改變海洋生態,可能引發數千萬年以來最嚴重的海洋物種大滅絕。

溫度上升、氧氣耗盡 科學家憂「大滅絕」機制再現

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全球海水溫度正穩步攀升、海洋中的氧氣含量隨之下降,且海水因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酸化。

自1960年代以來,完全耗盡氧氣的海水量增加三倍,變得不利生物生存。此外由於海水酸化,蛤蜊、貽貝和蝦等水生生物難以正常生成外殼。

研究顯示,這些變化都表示地球可能發生歷史性的大規模滅絕。研究人員說,溫度上升和氧氣耗損造成的生存壓力,令人聯想到大約2.5億年前、二疊紀末期發生的大規模滅絕事件——這場被稱為「大滅絕」(The Great Dying)的災難,導致地球上多達96%的海洋動物死亡。

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普林斯頓大學氣候科學家佩恩(Justin Penn)說:「就算目前物種喪失的程度和二疊紀末期的『大滅絕』有所不同,物種喪失的機制也是一樣的。」

升溫2°C情境下 4%海洋物種將滅絕

佩恩說,「海洋生物的未來,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現在如何處理溫室氣體。在可預見的未來,海洋可能將面臨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其中一種將使海洋失去如今豐富的生命。」

研究發現,如果全世界沒有節制地排放溫室氣體,到本世紀末,平均氣溫將比前工業化時期高出4°C以上,可能發生真正的災難性滅絕。且隨著溫度持續攀升,物種滅絕將使海洋生態重新洗牌,影響將延續數個世紀。

即使在較佳的升溫情境下,世界仍將失去很大一部分的海洋生物。即使各國政府實踐目前氣候承諾,仍可能導致升溫達2°C;在此情境下,約200萬種海洋物種中,有約4%的物種將滅絕。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397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