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測深學從早期發展至今變化相當大。過去最簡單的測深工作是用繩子和重物手動進行。今日,聯合國海洋科學永續發展十年(2021~2030年)計畫支持的「海床2030」(Seabed 2030)專案,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在本世紀末前精確繪製全球完整的海床地圖。
日本慈善組織日本基金會(Nippon Foundation)和通用大洋水深圖組織(General Bathymetric Chart of the Oceans,GEBCO)主導海床2030大規模的水文測量工作。跨政府組織GEBCO的目標是要編制一份可靠的海底地形圖,詳細說明全世界海床的深度和形狀。
科學家們正在繪製中洋脊、海底火山、遺跡或水下海岸線、海底熱泉、古代冰川刻蝕出的冰磧和新的海底地殼等面貌。
收集來的所有數據都將被彙整進免費、公開的資料集「GEBCO Grid」中。海床2030專案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一個完整的GEBCO Grid資料集地圖,整合全世界的測深數據。
為了完成海底測繪,計畫參與者之一、美國非政府組織Global Oceans將改裝一種作業深度達6000公尺的Ocean Explorer 6000拖曳系統,搭載多波束聲納,未來也會支援該專案其他使用模組化自適應研究船(Modular Adaptive Research Vessel, MARV)的計畫。
MARV是由Global Oceans開發的一種作業模式,可調動模組化的工作空間和資源,供需要包船的科學研究計畫租用。這樣的模式利用世界各地大量閒置未用的海上服務船(Offshore Service Vessels, OSVs),這些船隊可以配備收集資料所需的研究工具,協助達成海床2030的目標。
Ocean Explorer 6000則是一款可以從MARV OSV部署的拖曳系統。加裝最先進的多波束聲納測深儀,並升級影像技術後,這種遙控載具將能夠渲染出更大面積的海底高解析度圖像。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3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