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以廢止廢、點石成金 清大教授凌永健用綠色化學推動循環經濟

發布日期:2021-09-17

5G商轉即將到來,當科技巨擘相繼推出新型5G手機、各國緊鑼密鼓布建基地台,為下個通訊時代布局的同時,全球不得不正視通訊晶片對環境的污染。

5G通訊能順利揭幕,「砷化鎵」是背後最大的功臣。「砷化鎵」的材質特性能讓電子移動速度較快,是製作手機功率放大器(PA)的晶片原料;但是其中的「砷」也是致癌、有害環境的世紀毒物,古代殺人用的砒霜就是它的化合物,烏腳病也是「砷」污染水質所導致的。在通訊晶圓的製造過程中,若未妥適處理含砷的廢水或廢油,砷就會透過風化、溶解進入地下水系統,造成污染。

在通訊時代,處理「砷」污染已是全球顯學。長期專研綠色化學方法的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凌永健研究團隊透過「濕式冶煉[1]」,將含有砷化鎵的「廢切削油」裡頭的砷分離出來,處理過後的「無毒切削油」可經過純化處理,變成「碳量子點」生物體內影像檢測試劑的合成原料。讓廢油變成高經濟價值產物,凌永健團隊成功點石成金,達到資源再利用的目標。

用綠色化學法解決化學污染

投入綠色化學、促成廢棄資源再循環,並不是凌永健早期的研究主軸。1989年自美學成返國至清大任教,他從事的是「分析化學」研究,常與環保署、消基會等組織機構合作,應用質譜分析法,揪出無良排放廢棄物的廠商、黑心食品摻偽業者,不過越深入第一線,他越能感受到廠商在廢棄物處理的無奈。

凌永健解釋,環保署核照的特定廠商才能處理「有害事業廢棄物」,但每間廠商都有特定的處理量,當廠商無法消化更多廢棄物時,半導體廠只能將高污染的砷廢棄物暫放工廠,一旦存放過量就會被開罰;還曾遇到廠商被勒令停工,連帶影響到iPhone的出貨。

「我們不只要看到問題,更要解決問題!」在2006年凌永健開始投入「綠色化學」的研究,為廢棄物處理打造一把再生鑰匙。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