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40年升溫將破1.5°C 聯合國重磅報告五大重點一次看

發布日期:2021-08-10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2021年科學報告,說明人為氣候變遷之下,水災、野火等正在和預計將發生的變化。這是IPCC繼2013年首次發表評估報告「AR5」後,第一次的科學回顧。

最新評估報告AR6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五種排放情境的影響預測,包括與目前水準相比,2050年和2100年全球淨負排放、淨零排放以及排放量成長一倍。第二和第三個部分將於2022年初完成,提出如何適應這些影響以及如何防止最壞情況發生的建議。

以下總結了這份重要報告中的五大關鍵訊息。

一、我們將在2040年前升溫超過1.5°C

近幾十年來的暖化已是數千年一遇,而且正在迅速發生,幾乎遍及地球上的所有地方,並扭轉了全球降溫的長期趨勢。我們需要追溯到大約12萬5000年前,才能找到跨越多個世紀的全球地表溫度升高的證據。

若還想實現1.5°C目標,保護脆弱社區和生態系統的生存,就需要在這10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二、人類活動導致極端天氣

雖然AR5的結論是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確的」,AR6進一步指出,人類活動是更頻繁或更強烈的熱浪、冰川融化、海洋暖化和酸化的主要驅動因素,這一點「高度可信」。

自IPCC上一份報告以來,歸因科學有巨大的進展。借助於更完善的模型,科學家們現在能夠量化氣候變遷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的可能性或強度有多大。

最近的研究顯示,如果沒有人類燃燒化石燃料,2020年的西伯利亞熱浪和2016年亞洲各地的極端高溫將永遠不會發生。

三、我們更了解區域氣候影響

自IPCC上一份報告以來,氣候模型有所改進,科學家能夠在區域層級分析當前和未來預測溫度和水文極端情況,並了解全球氣候對世界不同地區的影響。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IPCC負責人科尼瑠斯 (Stephen Cornelius)表示:「自上一次報告至今,氣候模型有所改進,空間解析度更高,可以顯示更多的區域影響,並且更能模擬特定區域未來會發生的事情。」

四、我們更接近不可逆轉的臨界點

報告警告「氣候臨界點」可能發生,一旦過了這個臨界點,變化將不可逆轉。例如,隨著溫度升高,森林可能開始死亡,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導致進一步暖化。或者南極冰蓋可能會變得不穩定,導致海平面迅速上升。

五、甲烷排放是一個重要槓桿

IPCC首次用一整章專門討論氣溶膠、顆粒物質和甲烷等「短期氣候強迫因子」。甲烷含量現在比過去80萬年任何時間點都要高,並且遠高於AR5中描述的安全限值。

能源和氣候情報(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ECIU)高級助理布萊克(Richard Black)說:「大幅削減甲烷能在短期內看到可觀效果,但迄今為止,政府幾乎都忽視了這一點,大部分都把焦點集中在二氧化碳淨零目標上。」

資料來源: 環保資訊中心 (https://e-info.org.tw/node/231931)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