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異常現象加劇,人們對於環境永續的重視程度愈來愈高,尤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不僅讓生活變得難以掌握,也促使人們更關注於自己的健康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進而帶來消費行為的改變。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今(2021)年3月發布的《2021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新冠疫情強化消費者的永續意識,消費者在購買選擇上會更聚焦於符合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價值的產品,奉行ESG原則的品牌或企業,逐漸成為消費市場上的顯學。
在ESG原則中,E所代表的環境永續,是許多企業有志一同的推動方向,舉凡節水節能、揭露綠足跡、淨灘、減碳減廢等措施,已是企業的環保基本功,在S社會參與、G公司治理方面,也逐漸受到重視。
擁有康寶、多芬、立頓、凡士林等知名品牌的全球消費用品大廠聯合利華,在長期推動永續發展的過程中,便已意識到企業從多面向推動永續的重要性,除了環境永續外,還要兼顧社會公平、健康福祉、多元融合等社會影響力,成為企業應用ESG原則打造永續力的全球典範。
從聯合利華前後推出的兩個十年計畫來看,2010年「聯合利華永續生活計畫」(Unilever Sustainable Living Plan, USLP),著重在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增進消費者健康及衛生條件並且改善供應鏈體系中所有人的生活水準。今甫公布的「聯合利華指南針策略」(The Unilever Compass),不只更關注氣候行動,也加強推動多元共融精神、打造平等包容的社會,希望加速實踐聯合國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所描繪的永續生活藍圖,在促進人們生活更美好的同時,也讓自身成為全球永續發展的領導企業。
在此目標下,聯合利華旗下三大品類各自提出未來十年的發展願景,美容及個人清潔用品品類的願景是「積極美」(Positive Beauty),家庭清潔用品(Home Care)是「潔淨未來(Clean Future)」,而食品品類(Foods & Refreshment)則提出「未來食物(Future Foods)」的願景。
為了實現願景,聯合利華三大品類各自訂出不同的政策和執行目標,像今年3月宣佈移除美容與個人保養產品上「正常」(normal)字樣的決定,就是美容及個人清潔用品為了落實「積極美」(Positive Beauty)的第一步,在產業普遍追求美白、亮白等主流定義中的美時,聯合利華反而藉由去Normal來突破刻板印象,讓「美麗」一詞更具多元性,進而宣揚平等與融合的價值觀。
聯合利華永續發展暨企業傳播事務資深經理尤慈霞解釋,聯合利華之前曾經在9個國家、針對1萬名消費者進行調查,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自己不符合美容保養產業對美的定義,70%受訪者認為產業責任應該是讓人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美。
從這份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消費者期許自己擁有「美麗」,但又被長期以來的認知框架給限制住,也因此聯合利華才會率先突破數十年來的傳統,希望藉由自身的改變,帶動消費者重新建立對「美麗」的定義。
回到台灣來看,雖然產品包裝上沒有normal一詞,而是使用中性或一般肌膚等字樣,但過去幾年,聯合利華在台灣一直結合品牌力量,鼓勵女性勇於突破社會框架。像2020年推出的白蘭媽媽夢想計畫,由白蘭與Impact Hub Taipei社會影響力製造所,共同號召並協助母親們實踐心中的夢想,突破傳統「媽媽就得照顧小孩和家庭」的身份框架,讓大眾對媽媽有更多元的想像。還有多芬推出的「我的頭髮,我說了算!」系列影片,也是持續鼓勵女性展現自信美,在選擇髮型時可以大膽遵從內心的聲音,跳脫社會的框架與刻板印象,不要被他人意見給限制住。
尤慈霞強調,十年前永續尚在萌芽,十年後的今天永續已成主流價值,甚至是全球趨勢,聯合利華回顧落實永續生活計劃十年的學習歷程,對未來十年做出影響更遠大的承諾,來回應現今社會和環境的變化,並向社會再次宣示推動永續的決心,包括:
第一、2025年之前,減半原生塑膠使用量與製造過程中的食物浪費;並提昇所有食品產品的營養價值。
第二、2030年之前,不再使用化石燃料;並協助全球1千萬名青年提昇個人技能,以因應未來的工作型態;同時還希望做到每一年都能觸及至少10億人,推動多元共融的價值。
第三、2039年之前,讓所有產品都能做到淨零排放。
未來,聯合利華將以過去的經驗為基礎,根據指南針策略(The Unilever Compass)所定的目標,逐步在台灣啟動各項計畫,與在地消費者一起為創造永續、多元、共融的新生活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