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下塑膠雨了:微纖維在洛磯山脈從天而降

發布日期:2019-09-02

關於塑膠滲透進空氣、水和土壤,無處不在的新疑慮。

當Gregory Wetherbee在分析洛磯山脈的雨水樣本時,想都沒想過會發現塑膠。這位美國地質調查所調查員說:「我原本以為大多會看到土壤和礦物粒子,」。結果他卻發現了多種顏色的微塑膠纖維。

這項發現,發表在最近的研究名為「下塑膠雨」,引發了關於塑膠滲透進空氣、水和土壤,無處不在的新疑慮。

Wetherbee說:「我想最重要的是能夠告訴美國大眾,塑膠垃圾比我們看到的還多,它在雨水裡,在雪裡。它已經是我們環境中的一部分。」

以顯微鏡分析蒐集自科羅拉多的雨水樣本含有慘色的塑膠纖維,也有珠子和碎片。這個發現嚇到了原本是為了要研究氮污染的Wetherbee。

他說:「我的研究純屬偶然。」儘管這與最近另一份在庇里牛斯山的研究一致,指出塑膠粒子可以隨風移動數百甚至數千公里。其他研究也在海洋最深處,英國河流與湖泊,美國地下水中發現微塑膠。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比蘭德學院微塑膠研究員與永續統籌Sherri Mason指出垃圾是主要來源。超過90%的垃圾沒有被回收,而且會緩慢的降解成越來越小的碎片。Mason說:「當你每次洗衣服時也會有塑膠纖維從衣服上脫落。」而且塑膠粒子也是各種工業副產物。

Mason表示,要追蹤這些微粒的來源是不可能的,但幾乎所有塑膠製品都可以被分解到小碎片進入大氣中。「而且這些粒子會在下雨時溶進雨滴,」然後進入河川、湖泊、海洋和滲入地下水。

儘管科學家已經研究海洋中的塑膠汙染超過十年,卻只能觸及1%。研究人員對飲水與空氣中的塑膠了解更少,伯明罕大學教授Stefan Krause說:「我們無法真正開始量化它。」

另一個未知的是,在理論上有沒有可能從自然界清除所以有的塑膠,以及需要花多久時間。Krause說:「即使我們揮魔杖並停止使用塑膠,還是不知道塑膠會在河水系統中循環多久,基於我們在深層地下水和河川中累積所發現的塑膠,我猜需要好幾個世紀。」

動物和人類經由水和食物攝取微塑膠,而且我們很有可能從空氣中吸進微、奈米塑膠粒子,但科學家尚未了解對健康的影響。微塑膠也會吸附和附著重金屬如水銀和其他危害化學物以及有毒細菌。Krause說:「從家具和地毯來的塑膠粒子可能含有對人體有毒的阻燃劑。」

因為我們從一出生就全都暴露在數百種合成化學物中,很難說如果沒有這樣暴露的話可以多活多久。Mason說:「我們可能永遠無法了解塑膠和健康間的所有關聯。但我們可以確定吸入塑膠不是件好事,而且我們應該開始思考大量減少對塑膠的依賴。」

資料來源:衛報 (2019/08/13) 編譯:PIDC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