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中警告,全球持續增加的一次性塑膠正在加速氣候變遷,應儘速停止。
塑膠產品在全球成長,部分原因是美國的頁岩油熱潮。報告指出,塑膠製品在整個生命週期都會貢獻溫室氣體,從製造到精煉再到廢棄處理。
這強烈的威脅到了為達成巴黎氣候協定所做的努力。這意味著到了2050年塑膠在整個「碳預算」中佔了13%,相當於615做燃煤發電廠。
國際環境法律中心所發表的報告之作者表示,塑膠生產和廢棄對氣候變遷的影響被大量隱瞞,該報告是首次對塑膠從搖籃到墳墓的溫室氣體足跡的預測。
當塑膠汙染海洋的議題被大量關注,大量使用塑膠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卻沒有被注意到。
報告說明,當石油被萃取來製造塑料後,精煉程序就成了普遍且持續的碳足跡來源,以及如寶特瓶與塑膠袋被使用完後的棄置處理。
作者指出,在塑膠經濟中,包裝與快速消費商品的拋棄式塑料是最大且成長最快的部分。
他們呼籲採取緊急行動,制止一次性塑料的生產和流動。
塑膠的生命週期所排放的溫室氣體正在威脅全球控制氣溫上升在1.5C之內的目標。隨著石化與塑膠產業計畫大量擴大生產,問題也隨之惡化。
作者表示必須的關鍵行動是:
作者也說明,塑膠是地球上經濟活動中最常見的其中一種物質,也是最普遍與持久的汙染物。隨著人類各個層面的生活,從塑膠袋,塑膠瓶,食品包裝,服飾甚至義肢,汽車零線和建築材料等,塑膠已經是物質世界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拋棄式塑膠占整體塑膠需求40%,從1950年代的兩百萬噸成長到2015年的三億八千萬噸。截至2015年底,已生產83億公噸塑料,其中的2/3進入並持須留在環境中。
研究人員表示,包裝是最有問題的塑料廢物類型之一,因為它通常設計為一次性使用,成為無處不在的垃圾,且極難回收。柔軟與多層的包裝持續增加,使得收集,分離和回收的挑戰更加困難。
40%的廢棄塑膠包裝進入了掩埋場,14%進入焚化爐,14%被回收。焚化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塑料廢棄處置方式。
99%的塑膠來自化石燃料。
報告提到,在塑料生命週期中,提煉材料是溫室氣體最集中的部分,且美國和其他地區的大規模擴張將加速氣候變遷。
在賓州建造的殼牌乙烷裂解裝置每年可排放多達225萬噸二氧化碳,而位於德州貝敦市的埃克森美孚煉油廠的新乙烯裝置可釋放高達140萬噸的二氧化碳。報告稱,這兩個新設施的年排放量相當於增加近80萬輛汽車。
2019年,全球從開採到廢棄的塑膠生命週期相當於189個500MW燃煤發電站對氣候的影響。報告預測,到2050年,全球塑料足跡將相當於滿載的615座燃煤電廠。
報告稱,塑膠是最顯著和快速增長的工業溫室氣體排放源之一,塑料產生的排放不僅來自塑料本身的生產和製造,而且來自其生命週期的每個階段,從作為塑料主要原料的化石燃料之提取和運輸,精煉與製造,到廢物管理,再到進入環境。
其中一位作者Carroll Muffett說:「長久以來,塑料一直威脅全球環境,並危及人類健康。這份報告表明,與化石經濟的其他部分一樣,塑料也使氣候面臨風險。」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2019/05/15) PIDC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