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2017年中國大陸廢舊輪胎產生量已超過1,300萬噸,且每年以6%至8%的比例增長,預計到2020年廢舊輪胎產生量將超過2,000萬噸。
據介紹,現在行業內對全鋼胎、天然膠的廢舊卡客車輪胎,大多採取翻新、生產再生膠或者膠粉的辦法進行處理;而半鋼胎、合成膠的廢舊乘用車輪胎,則大量流入“土法煉油”作坊,給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彌補的破壞。為破解這一難題,科技部將“廢乘用車輪胎高效裂解與副產物綜合利用技術”列入2018年度“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今年3月,在“科技部固廢資源化重大專項成果發佈會”上,課題組宣佈攻克了17大關鍵性技術難題,開發出填補全球空白的廢舊輪胎熱裂解和炭黑再生技術及智慧化裝備,並在汝南成功建成了全球首個廢舊輪胎綠色生態迴圈利用智慧工廠,實現了廢舊輪胎處理的“零污染、零殘留、零排放、全利用”。
廢舊輪胎變身“黑色黃金”
在“科技部固廢資源化重大專項成果發佈會”上,雙星集團的廢舊橡膠綠色生態迴圈利用智慧工廠方案,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點贊”。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陳標華認為,雙星並不是第一家從事廢舊輪胎熱裂解的企業,但技術卻獨具創新性,且實現了對廢舊輪胎的100%利用,希望這一成套技術可以像中國高鐵一樣走出國門。
政策的支持和旺盛的需求,為廢舊輪胎的綠色生態迴圈利用帶來了規模空前的大市場與發展機遇。
中國輪胎迴圈利用協會裂解分會專家、南開大學教授劉雙喜說,以雙星汝南工廠年處理廢舊輪胎10萬噸計算,可得到裂解油4.5萬噸、氣0.8萬噸、炭黑3.5萬噸、鋼絲1.2萬噸,這些產品的年銷售額預計可達3.6億元。如果全國每年產生的1,300萬噸廢舊輪胎都採用這種方式處理,可形成年產值超過1,000億元的產業鏈條。
資料來源:綠色貿易資訊網 (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