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都市也能「光電日不落」?公寓、大樓、租屋族聰明用綠電的點子

發布日期:2025-07-25

「電費自由」令人羨慕。在澳洲,1/3家戶裝設屋頂太陽能,再加上新政府的家用電池補助,獨棟住戶想實現「光電日不落」更加容易了。然而,高達六成的澳洲人被拒於低碳轉型門外,他們是租屋族、公寓或大樓住戶,那些住在擁擠城市的人們。

突破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環境資訊中心》在澳洲採訪期間,看到政府、企業到非政府組織、個人,從不同層面打破壁壘的案例,它們代表創新與希望。

沃利克里克:居民與組織共創大樓電氣化

溫澤爾(Carolin Wenzel)住在沃利克里克(Wolli Creek)一棟屋齡10年的大樓,建築不算舊,已裝有屋頂光電,住戶可省下一些電費。但大樓仍使用瓦斯管線,停車場也沒有電動車充電樁。想改成電磁爐烹調、用熱泵提供熱水、幫電動車充電都不容易。

改變管路或變更公共區域是件大工程,涉及住戶、大樓管委會、審查、經費等問題。溫澤爾是倡議組織太陽公民(solar citizens)的員工,他與住戶、組織合作,將這段溝通與研究、法規、申請經費等的經驗留存紀錄,為其他大樓的電氣化鋪路。

光電花園:租屋族也能用光電 

家裡沒有空間種花種菜,去市民農園認養塊地,一樣可享有收成;租屋族沒有自己的屋頂但也想要有光電?那就到「光電花園」認購光電板,同樣能抵減電費帳單。這種模式在歐美行之有年,但澳洲才剛起步。

澳洲第一個案例是新南威爾斯州(NSW)的「乾草堆光電花園」(Haystacks Solar Garden),由社區合作社與民間團體、電力公司合作達成。內含333個花園,每塊3kW,認領費4200澳元,預估10年的總回饋是5050澳元,投資報酬率不高,卻是一個開端。

這種模式適用租屋族或大樓住戶,搬家不用重裝光電板。新堡(Newcastle)市議員普林格(Joel Pringle)說,也能跟附近工業區或公共建築合作,讓居民與社區更緊密連結。

SolShare:公寓的智慧光電分享盒

大樓或公寓裝設太陽能很好,但有人用電多,有人用電少,有人白天用,有人假日用,想找個公平的方式分享光電利益很困難,SolShae為此而生。

SolShare的功能類似配電箱,它將太陽能輸送到不同住戶前會先進行優化。透過演算法確保不同住戶收到等量的光電,同時讓太陽能的使用達最大化。若住戶有特別需求時,也可設定收到太陽光電的比例。

這項技術由澳洲能源公司阿魯米(Allume Energy)推出,是世界第一個表後[1](behind-the-meter)的光電共享設備,如今已推向國際,成為低碳公寓的利器。

Urban REZ:都市也能有再生能源區

大型光電或風電需要大片土地,因此多數的再生能源園區都位在郊外,需要拉長長的饋線才能提供城市綠電。2025年5月,新南威爾斯州(NSW)宣布在伊拉瓦拉(Illawarra)地區建立第一個「都市型再生能源園區」(Urban REZ),要在地狹人稠的都會試驗分散式、社區導向的低碳能源。

都市型再生能源園區重點在整合城市既有的屋頂光電、電池、電動車等資源,活化空閒的屋頂與土地,盡可能利用既有基礎設施,也強調在地化與社區參與。臥龍崗大學(University of Wollongong)未來能源網絡主任克里斯多夫(Ty Christopher)解釋,比起建置大規模再生能源,它的本質其實是許多日常小倡議的整合。

健康中心的全電氣化與社區的最強後盾

「停用」(out of service)——瓦斯錶上的停用黃卡,對某些人來說代表著麻煩、沒有瓦斯的不便,但對萊卡特社區婦女健康中心(Leichhardt Women’s Community Health Centre)來說更像是獎章,紀錄著這棟50年的老建築自此不再需要瓦斯,進入全電氣化階段。

萊卡特位在雪梨內西區(Inner West),社區婦女健康中心的改造得力於非營利的社區能源組織IWCE。IWCE的志工韋伯斯特(Jasper Webster)說,改造從2022年開始,從光電、熱泵、儲能一步步進行,省下大筆電費帳單。夏天光電好的情況下,甚至可以完全不用繳電費。

婦女健康中心裝設了19片光電,這裡是傳統街區,為了文資保存裝設光電的限制比較多。與一般住家不同,健康中心的諮詢看診多在白天,讓光電發揮最大效益。電氣化的最後一哩路是使用瓦斯的暖氣系統,在2024年冷暖氣機到位後,不再需要付瓦斯費帳單。

※ 更多系列報導,請持續關注【光電日不落:澳洲社區電池開箱】 

註解

[1] 以電表為分界,「表前」代表電表之前,屬電力公司或輸配電商管轄;「表後」則為電表之後,由用戶管理。SolShare為表後,代表光電進入大樓後的電力分配與利益分配均由用戶端決定與管理。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陳文姿、鄒敏惠 澳洲雪梨報導
資料來源: 環境資訊中心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