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企業必修課】減碳溝通:用數位媒體發揮永續影響力的1大重點及2種媒體資源

發布日期:2024-03-07

【企業必修課】減碳溝通:用數位媒體發揮永續影響力的1大重點及2種媒體資源.png

第 28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於2023年12月12日剛落幕,包含「呼籲全球『轉型脫離』(transition away)化石燃料」、「針對溫室效應氣體(GHG),制定2030年碳排放必須減43%,2035年前碳排減至60%,2050年全面達淨零碳排放的減量速率,才可能控制增溫在攝氏1.5度內。」等多項重大聲明與決議,會議場外以幾乎同步的速度,將這些資訊透過各種形態及媒介擴散出去,好讓全球民眾都能第一手掌握。這就是數位媒體時代的力量:即時、有效。

打通企業任督二脈:跟緊氣候變遷策略、做好減碳溝通

因應2050年全球淨零排放這個攸關全球生態系共存共榮的大目標,企業要在這波淨零趨勢及資訊洪流中乘風破浪,且順勢而起,「跟緊氣候變遷策略」及「做好減碳溝通」是企業打通任督二脈的關鍵。

2050淨零碳排倒數中,各國無不呼籲企業跟緊氣候變遷政策,守護唯一的地球。.png
►2050淨零碳排倒數中,各國無不呼籲企業跟緊氣候變遷政策,守護唯一的地球。

氣候變遷政策下,「節能、轉型、減碳」是企業必須直球對決的議題,也是企業跨入循環經濟鏈的續命符。當公司願意投入大量資源致力於營運模式、生產製程、服務流程、產品設計等各個層面的革新與開創,不僅是為了符合國際規範,背後更大的動機在於獲利及企業與地球的永續。

當自媒體當道,影音多媒體於生活不可或缺,數位媒體亦成為許多企業對外溝通的重要工具,如何善用數位媒體達到精準溝通?如何透過數位媒體突顯企業減碳實力?更甚者去發揮企業永續影響力?

2024年的此刻,誰能因應董事會、投資人、供應鏈、客戶、員工,乃至於消費者等不同對象做到有效的減碳溝通,誰就是最大贏家。減碳溝通,無疑是企業的必修課;在眾多溝通型態中,因為影音行銷具備「視覺動態的直觀刺激、30秒也能快速掌握要點、無國界時差限制」等特色,成為企業對外溝通的熱門選擇。

影片內容該如何規劃呢?影片拍好後,又如何銜接數位媒體資源達到高能效的影響力呢?以下提供1個溝通要點及2種數位媒體力量:

溝通重點:關注自身行業的《永續溝通指南》

ESG 在多國已成為投資人評鑑標準之一,企業也紛紛宣布淨零排放和轉用再生能源時程,以建立品牌形象、贏得商業競爭力。但是,ESG減碳還不夠!各國政府為避免ESG淪為宣傳口號,也開始以法令管制漂綠行為,呼籲企業找出核心價值,重視關係人溝通,從本業出發,使用適合企業精神的語言詞彙,連結多方利害關係人共同推動永續計畫,訂定可衡量的指標、合作模式與執行方法,以能傳達正面貢獻與影響力,做到精準溝通。

「EGS做的好,EPS跟著好!」,企業淨零排放作為與計畫已納入商業競爭力的評鑑標準。.png
►「EGS做的好,EPS跟著好!」,企業淨零排放作為與計畫已納入商業競爭力的評鑑標準。

簡而言之,回歸到所屬行業在永續議題上的溝通要點,對應要點歸納自身實際減碳作為或計畫時程。以製藥產業為例,製藥產業組織BSRT於2022年發布《生物製藥投資人ESG溝通指南4.0》(Biopharma Investor ESG Communications Guidance 4.0);同一年,國際重量級永續知識平台edie也發布最新指南《eide 2022溝通手冊》(The Communications Handbook 2022)。這些都是各行業在進行減碳溝通前所要做的功課。

媒體力量一、參加公開競賽,溝通減碳實力同時建立品牌形象

借力使力向來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戰術,如果稍微關注一下就不難發現很多以「永續循環、氣候變遷」為議題的影片徵件競賽,這些獎項大都由媒體集團、跨國企業、非營利組織等主辦,有些報名即可獲得曝光版面,得獎後除了受到肯定的殊榮及獎金之外,最大附加價值是能立即獲得眾多免費的媒體資源以主動、被動的方式廣為宣傳。以下盤點國內外幾個以永續為主題的影片獎項:

善用各種媒體力量,也是這波減碳溝通很重要的思維跟資源。.png
►善用各種媒體力量,也是這波減碳溝通很重要的思維跟資源。

【國內】

1. 資誠永續影響力獎 
https://www.pwc.tw/zh/services/csr-consulting/csr-competition.html

由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2017年設立,係與坎城國際創意節台灣官方代表共同主辦,獎項以「善用故事力,創造影響力」為核心理念,鼓勵企業、學校、政府機構與非營利組織等單位發揮影像創意,展現永續專案如何解決社會議題,繼而產生正面影響力,並響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2. 台北金鵰獎
https://tge.taise.org.tw/index.php

由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於2017年成立,重點由過往關注之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三面向——環境保護、社會共融、公司治理,擴大為全球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使大眾能更易理解企業永續成果,以嶄新、視覺化的方式和微電影的形式,呈現組織致力於SDGs之作為。

3. 龍騰微笑獎
https://longterm.acerfoundation.org.tw/#/

由宏碁集團與宏碁基金會成立,串連宏碁在全球50幾國的觸角,用「不論公司規模大小,都可以成為國際舞台的主角!」的信念,將企業接軌國際的精神延伸至台灣中小企業,更整合聯合報系媒體集團資源,期待加上媒體力量讓龍騰獎扮演企業落實ESG的推手,支持能夠幫助社會與環境相關的產品或服務。

【國際】

1. 美國 HORIZO N INTERACTIVE AWARDS - 影片獎
https://www.horizoninteractiveawards.com/

這個獎項旨在表彰、推廣和獎勵最佳網站和網站設計、互動體驗、影片製作、線上廣告、印刷媒體活動和行動應用程式。每年,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份參賽作品。影片類拍攝主題不限,亦可接受以氣候變遷等倡議主題的募款影片。

2. 美國 The Webby Awards – 影片類
https://www.webbyawards.com/

The Webby Awards 是由美國IDG集團旗下雜誌《The Web》於1996年成立,主要競賽媒體類型有9項:包含網站和行動網站、影片、廣告、媒體和公關、應用程式和軟體、社交、播客、遊戲和元宇宙、虛擬和人工智慧。

3. 歐洲 The Lovie Awards - 影片類
https://www.lovieawards.com/

The Lovie Awards是 The Webby Awards的姊妹獎,也是歐洲唯一一個真正泛歐洲獎項,旨在表揚歐網際網路傳媒在文化、技術和商業領域的卓越成就。主要獎項與 The Webby Awards基本相同。

媒體力量二、善用自媒體工具及平台,自營或串流KOL都行

回顧上述獎項的得獎企業,往回追溯後不難發現不少企業很早就投入自媒體經營,以台灣為例,如:金融業的富邦金控集團YouTube有1.4萬訂閱、新光人壽 YouTube也有5,400訂閱;半導體產業日月光集團YouTube、綠能產業雲豹科技、生技髮品業艾瑪絲AROMASE 、傳產利樂包裝(Tetra Pak)及華紙漿則有大量以永續為主題的減碳溝通影片。企業經營品牌自媒體不易,若經營得宜則能更貼近既有受眾,也能吸引潛在客戶,形成緊密的品牌擁護網。

有人說,自營太難。那老招數啊!借力使力!串聯在永續議題或對應產業上的KOL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在網際網路無邊際、無時差的特色下,企業自營自媒體或尋找其核心價值或議題相符的KOL達到溝通效益,不失為最佳途徑。.png
►在網際網路無邊際、無時差的特色下,企業自營自媒體或尋找其核心價值或議題相符的KOL達到溝通效益,不失為最佳途徑。

盤點以永續或產業為主題的KOL如下:

【NGO/財團法人】
1.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 YouTube同名頻道、Podcast《當地球發燒時》
2.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YouTube《P Channel》頻道

【個人或內容創作者】
1. YouTube 有65.8萬追蹤的《超認真少年》頻道
2. Facebook以海廢為主題的《阿洋船長的海廢日誌》

說了這麼多,最後幫你畫重點:

1. 減碳溝通是企業必修課
2. 依據自身產業及企業核心價值,溝通節能、轉型、減碳實際作為或計畫
3. 結合數位媒體,影音行銷效益多

不論你已經開始,或打算開始,P Channel是一個用影片關注產業永續的專屬頻道,我們隸屬於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PIDC),擁有一批專注在企業永續策略、節能管理的智庫能量,會是你接軌國際的好選擇。

P Channel期盼透過鏡頭分享各產業在淨零排放路上的轉型面貌及影響樣態,包含產業營運、能源正義、永續生活、低碳社會、國際法規等綠色議題,創造更多的交流與思考,一起打造永續生態圈。如果你需要有人協助規劃製作,或串流合作,都歡迎與我們討論。

P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pidcl2
E-Mail: [email protected]
TEL: +886-4-2359-5900 #312 譚小姐

|合作類型|企業行銷影片、產品行銷影片、活動紀錄、商業攝影、直播規劃

 

作者:(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永續設計行銷部  數媒整合組  施淳真顧問師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