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各國政府紛紛制定溫室氣體減量政策,我國亦積極推動碳費徵收制度與自主減量計畫,以協助企業進行低碳轉型,確保國家減碳目標順利達成。自主減量計畫提供企業一個可行的機制,使其能根據自身營運特性與排放狀況,制定合理的減量措施,並透過審核機制獲得優惠碳費費率,以降低營運負擔。在此背景下,本文將詳細解析自主減量計畫的適用對象、申請時程、撰寫內容、管理系統運作、審查重點及影響與因應之道。
自主減量計畫主要適用於符合碳費申報義務的企業,即全廠(場)直接與間接排放量達2.5萬公噸CO2e以上之電力、燃氣供應及製造業企業。申請時程方面,企業應於每年6月底前提交自主減量計畫,並於次年度依規定報送執行進度報告。如屬新設廠或產能擴增情況,企業可提出個案申請,惟目標年度仍統一設定為2030年,以確保國家整體減量策略的一致性。
企業需依規定格式撰寫自主減量計畫,主要內容包括:
1. 事業基本資料與計畫邊界:應提供主管機關核准設立、登記或營運之證明文件,並繪製廠區配置圖及製程流程圖,說明主要排放源。
2. 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與目標設定:計算基準年及目標年排放量,並依行業別或技術標竿減量率設定2030年排放目標。
3. 減量措施規劃:包括轉換低碳燃料、提升能源效率、使用再生能源、製程改善及負排放技術等,並說明減量成效計算方法。
4. 逐年進度與查核點:應詳列年度減量計畫,確保企業可逐步達成目標。
5. 共同申請作業:如同一法人下有多個事業共同申請,須提供整體數據,確保計算結果符合規範。
為簡化申請作業並提升透明度,主管機關設置了自主減量計畫管理系統,提供數據自動帶入、目標試算、附表生成及進度追蹤等功能。企業可透過系統查詢自身排放數據,並即時試算年度減量進度,以確保計畫符合核定標準。此外,若企業有變更需求,亦可透過系統提出計畫調整申請。
自主減量計畫審查由中央主管機關負責,主要審查重點包括:
1. 基準年排放量計算的正確性:企業須確保盤查數據與計算方式符合規範。
2. 減量措施的合理性:審查小組將評估企業擬採取的減量措施是否具備可行性,並確保其符合實際營運需求。
3. 執行進度的可行性:逐年減量計畫應明確,避免短期內無法達標的風險。
4. 核定事項與優惠費率適用:審查結果將決定自主減量計畫邊界、年度指定目標與優惠費率級別。未達標者將以一般費率計算碳費。
自主減量計畫的推動對企業而言,不僅是法規要求,更是一項能提升競爭力的重要策略。然而,企業在執行過程中,仍可能面臨以下挑戰:
1. 業務與排放量變化:部分企業因業務成長而導致排放增加,企業可建立動態監測機制,即時追蹤產量與排放趨勢,提前預測可能的變更需求,以調整減量路徑。
2. 技術門檻與資金需求:企業應評估可行的減量技術,並尋求相關補助或融資管道,以確保計畫順利執行。
3. 共同申請管理:若多廠區共同申請,需確保整體數據計算原則一致,避免影響優惠費率適用資格。
未來,隨著國際市場對低碳產品的需求上升,自主減量計畫將不僅是一項合規要求,更可能成為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維持競爭力的關鍵。透過積極規劃與落實減量措施,企業將能在降低碳費支出的同時,提升能源效率,實現經濟與環保雙贏。
自主減量計畫作為國家碳管理政策的重要環節,從申請流程到執行監管,均要求企業展現高度專業與負責態度。透過完善的管理系統與嚴謹的審查標準,企業可根據自身條件靈活調整減量策略,確保達成2030年國家減碳目標的同時,維持市場競爭力。展望未來,唯有政府、企業與產業共同努力,才能攜手邁向低碳永續的未來,共同創造綠色經濟新局。
圖1: 自主減量計畫流程圖
作者: (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品質環境安全部 企業永續組 古峻豪顧問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