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氣候變遷,企業 ESG 責任的挑戰與機遇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資源耗竭與社會不平等壓力下,企業已無法再置身事外,ESG(環境、社會與治理)已從附加價值,轉變為企業永續經營的核心策略,隨著投資人、政府與消費者對透明揭露的重視日益提高,永續報告書已成為企業責任與績效的重要傳達工具。
相較傳統編製方式往往仰賴人工、缺乏即時性與整合力,難以應對多元數據與複雜準則的需求,資訊化與AI工具的導入,正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加速器。從資料彙整、分析視覺化,到報告撰寫與數位發佈,這些工具不僅提升效率與準確性,更能強化企業的溝通力與競爭力,為永續之路注入新動能。
重塑永續定位,創造經營價值
(1) 永續經營的關鍵:利益關係人溝通
永續報告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只是企業績效的紀錄工具,更是企業與利害關係人溝通的重要橋樑。透過資訊公開與雙向互動,企業能更精準掌握市場、消費者與社會大眾的期望,進而調整策略方向,強化永續韌性與應變能力。
為提升溝通效能,資訊化工具發揮關鍵作用,例如,企業可運用線上問卷與自動化流程平台(如 Microsoft Forms 搭配 Power Automate)進行需求調查與回饋彙整,大幅提升資料蒐集效率與分類品質。進一步地,導入AI自然語言處理技術(NLP),企業可從社群輿情、客戶意見、供應鏈訴求中快速分析並萃取重點議題,掌握利害關係人真正關注的內容。
透過這些科技輔助,利害關係人管理變得更具結構性與策略性,不僅提升企業決策的即時性,也有助於建立長期信任與合作基礎。
(2) 永續新模式:企業創新
數位轉型不僅是科技議題,也是永續的推手,導入雲端、AI與物聯網等技術,企業可於營運端提升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於管理端建立ESG資料庫與預警系統,這些創新行動最終都應彙整於報告書中,成為企業對社會的永續承諾。
導入AI的過程本身即是創新展現,例如,利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碳排趨勢、異常排放風險,或將生成式AI(如ChatGPT)應用於報告初稿撰寫與政策摘要,大幅降低人力負擔並提升內容品質。這些創新方式將永續從「應付式」轉變為「主動式」,創造新價值。
(3) 永續績效衡量:數據驅動
數位轉型已不僅是科技升級的議題,更是永續發展的重要推手。透過導入雲端運算、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新興技術,企業不僅能在營運面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也能在管理面建立ESG資料庫、預警系統與智慧分析架構,全面強化永續治理能力。
(1) 數據收集與管理:建立ESG基礎資料庫
企業可導入ERP系統或專屬ESG平台,整合能源、水資源、廢棄物、人力與治理資料。
如搭配IoT感測器與自動填報表單在產線設備安裝電表、流量計,實時監測用電與用水,透過 Modbus/TCP/IP 傳送至中央資料庫,實現即時、準確的數據彙整,為報告書奠定可信基礎。搭配 ERP 匯出報表自動刷新:每月自動從 ERP 匯出廢棄物、用電紀錄,經清洗後匯整入 ESG 數據總表。
(2) 數據分析與視覺化:提升可讀性與洞察力
使用Power BI、Tableau等BI工具將複雜數據視覺化,透過圖表說明碳排趨勢、性別比例、職安表現等,幫助讀者迅速掌握重點。這些分析成果不僅支援內部決策,也能作為對外揭露的強大視覺素材。
(3) 協作與文件管理工具:強化編製效率與版本控管
永續報告涉及多部門協作,為避免資料分散與版本混亂,企業可導入Microsoft 365等雲端平台,提升撰寫效率與流程透明度。
(4) 永續報告書資訊化發佈:數位化強化企業形象
報告不再侷限於靜態PDF,可運用平台製作互動式網頁版本,支援多媒體呈現與手機閱覽。部分企業亦將報告整合至官網儀表板,實現即時揭露,提升讀者參與度與品牌信任。
資訊化驅動企業永續新高度
資訊化工具的導入,為永續報告書編製注入效率、準確與創意,企業不僅能以更少人力完成高品質報告,更能透過數據說故事,強化利害關係人等連結,最終,這些資訊不僅是紀錄,更是品牌承諾與競爭優勢的展現。
在邁向永續未來的路上,讓資訊化工具成為您推動ESG的最佳夥伴,現在正是重塑永續定位、創造經營價值的關鍵時刻。
作者:(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品質環境安全部 企業永續組 鄭淑澐 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