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小企業必學:綠色行銷與商業模式雙策略

發布日期:2025-07-16

抓住永續趨勢的競爭優勢,您準備好了嗎?

轉型不再是選項,而是必修課

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明確推動下,台灣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低碳轉型壓力。除了碳費即將上路,消費者對環境與社會責任的關注也日益提高。這些變化不僅衝擊營運成本,更重塑顧客價值觀與品牌選擇標準。

對中小企業而言,雖然資源有限,但靈活性與創新力反而是一大優勢。只要能善用策略、掌握工具,就能把「減碳壓力」轉化為「綠色商機」。本專欄將介紹兩大關鍵策略──綠色行銷與商業模式創新,協助中小企業在永續轉型過程中脫穎而出。

綠色行銷+商模創新,創造雙重價值

綠色行銷(Green Marketing)強調的不只是「環保標語」,而是企業如何將永續理念融入產品設計、品牌溝通與顧客互動之中。好的綠色行銷,不只是讓顧客「買單」,更是讓他們「參與」。

♦ 推出裸賣或再生包裝商品,讓顧客參與減碳
♦ 設計會員永續積點、回收回饋等行為激勵機制
♦ 透過社群活動與教育講座,加深品牌共鳴與顧客認同

商業模式創新則是從更根本的經營結構出發,重新思考企業如何創造、傳遞與擷取價值。對中小企業而言,可從下列面向切入:

價值主張再定義:從價格導向轉為永續導向,如「低碳生活」、「支持在地」、「守護環境」。
供應鏈升級:導入碳盤查、綠色採購、在地合作等做法,強化韌性與透明度。
數位轉型輔助:結合電商平台、能源監控、會員資料分析,打造低碳高效營運系統。
收益模式多元化:發展租賃、共享、訂閱制等服務型營運,降低浪費、提高顧客黏著度。

當綠色行銷讓顧客產生信任,商業模式創新則為企業建立長遠的價值結構,兩者結合可形成可持續、具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零售業永續轉型實戰經驗

以台灣具代表性的特色某零售企業為例,其長期關注有機與無添加產品,並致力於推動倫理消費與支持在地小農。面對近年永續發展與數位轉型的雙重挑戰,該公司積極調整營運策略,逐步推動以下四項核心轉型行動:

1. 產品與包裝創新:導入穀物裸賣機制,並設置洗衣精循環瓶器回收兌換機制,有效降低一次性耗材使用,同時提升顧客對環保行動的參與度。
2. 在地綠色供應鏈建構:攜手友善農業小農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強化產地透明度,並藉由減少長程物流降低整體碳排放。
3. 數位平台強化顧客互動:建置自有綠色電商通路與會員管理系統,推動「永續積點」制度,以數據驅動方式鼓勵環保消費行為。
4. 價值共創與社群參與:透過綠生活工作坊、淨灘活動及顧客參與式設計等方式,深化與消費者之間的永續連結,打造理念型品牌社群。

上述措施不僅有效提升顧客忠誠度與品牌認同,也使其在市場上展現出明顯的永續差異化優勢。儘管轉型過程中亦曾面臨綠色成本壓力、消費教育落差與政策調整等挑戰,該公司仍透過策略聯盟、善用政府資源與持續與顧客溝通,逐步建立起具彈性與調適力的永續營運模式,成為中小企業永續實踐的重要參考典範。

掌握雙策略,中小企業也能轉型成功

中小企業的永續轉型,關鍵不在規模,而在策略方向與持續行動力。從行銷與商模雙策略著手,不僅可降低碳足跡,更能累積品牌信任與社會價值。

建議企業主可先從以下三點行動起步:

1. 發掘綠色亮點:盤點自身已有的環保作為,透過包裝設計、故事行銷或顧客參與方式重新包裝。
2. 導入工具與資源:申請政府提供的碳盤查、節能診斷、數位升級補助,善用外部資源降低轉型門檻。
3. 建立品牌綠色差異化:設計符合顧客價值觀的綠色體驗,並以長期方式經營客戶關係與社群影響力。

未來,永續不再是選擇題,而是企業經營的基本門檻。中小企業若能及早佈局,善用綠色行銷與商業模式創新雙策略,不僅能有效回應政策與市場變化,更有機會在產業轉型浪潮中搶佔先機,成為具備永續韌性與品牌領先力的典範企業。

📌 延伸參考:
♦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輔導資源:https://www.sme.gov.tw

作者: (財)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永續設計行銷部  整合行銷組  林亮廷顧問師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