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

發布日期:2024-10-15

科學證實氣候變遷造成的影響已經相當緊急,氣候議題引發國際高度重視,各國陸續提出「2050淨零排放」的宣示與行動。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蔡總統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臺灣的目標。

我國於2022年3月正式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提供至2050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以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並期盼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將會以「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就能源、產業、生活轉型政策預期增長的重要領域制定行動計畫,落實淨零轉型目標。

透過打造具競爭力、循環永續、韌性且安全之各項轉型策略及治理基礎,以促進經濟成長、帶動民間投資、創造綠色就業、達成能源自主並提升社會福祉。「2050淨零轉型」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必須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才能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

路徑規劃

♦ 電力能源去碳化:總電力60–70%為再生能源、9–12%之氫能,加上碳捕捉之火力發電20–27%,達成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
♦ 非電力能源去碳化:除加速電氣化進程外,亦將投入創新潔淨能源之開發,如氫能與生質能以取代化石燃料,並搭配碳捕存再利用技術;同時積極規劃山林溼地保育,擴增自然碳匯。

4個目標

能源轉型更安全:藉由擴大再生能源設置,提升自產能源占比,翻轉高進口能源依賴風險,使進口能源依存度由110年97.4%,降至139年50%以下,降低國際能源市場衝擊與價格波動對我國能源安全影響。 
產業轉型更具競爭力
1. 持續推動綠能布建提供足夠綠電外,同步帶動綠能產業鏈及本土供應鏈成長。
2. 推動產業滿足供應鏈與全球綠色倡議要求,並結合 ICT產業優勢,提供更高效、更低碳、更智慧的製程。
3. 進行前瞻技術布局,並發展本土優勢技術加速商業化,瞄準全球淨零轉型商機。
生活轉型更永續:提升全民對氣候變遷及淨零轉型之認知與共識,進而引發全民行為改變,從食、衣、住、行各面向著手,改變生活型態、落實低碳生活;同時誘發廠商建構低碳商業模式,創造綠生活產業鏈。
社會轉型更具韌性:強化「公正轉型」與「公民參與」之治理機制,以落實建立社會支持體系。

12項關鍵戰略

風電與光電:以風電與光電為再生能源發展主力。
氫能:以氫能為淨零主要選項,運用於產業零碳製程原料、運輸與發電無碳燃料等面向。
前瞻能源:以基載型地熱與海洋能為發展重點,另擴大生質能使用,規劃139年前瞻能源設置裝置量達8–14GW。
電力系統與儲能:推動分散式電網並強化電網韌性,推動電網數位化與操作彈性提升電網應變能力等。
節能:擴大成熟技術應用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步發展創新能源效率科技,並逐步導入前瞻技術。
碳捕捉利用及封存:以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技術移除產業及能源設施碳排放,並開發本土碳封存潛力場址,展開安全性驗證場域計畫。
運具電動化及無碳化:發展電動車上下游相關產業,並整合儲能、充電樁、建築充電安全等基礎建設之技術研發與建置。
資源循環零廢棄:加強產品源頭減量,促進綠色設計及綠色消費,並推動廢棄資源物質能資源化,打造零廢棄的資源永續循環世代。
自然碳匯:執行造林及相關經營工作,降低大氣二氧化碳濃度,並建構負碳農法及海洋棲地、動植物保育技術,保護生物多樣性。
淨零綠生活:推動「淨零綠生活」,透過共享商業模式、永續消費模式驅動及全民對話凝聚共識,營造永續、低碳生活型態。
綠色金融:運用金融市場力量,導引企業重視淨零轉型及因應氣候變遷,將資金投入綠色及永續發展領域。
公正轉型:以「盡力不遺落任何人」為目標,在淨零轉型過程中戮力追求政策目標平衡性、社會分配公平性與利害關係包容性。

圖1-臺灣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png
圖1:臺灣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

臺灣淨零排放之策略與基礎

為達到淨零排放目標,臺灣擬採四大策略、兩大基礎來推動轉型,並依此架構分為五篇,來陳述推動的策略及作法。

♦ 「能源及產業轉型篇」:針對工商團體對於推動淨零排放所可能有的疑慮,說明整體轉型過程以及策略,以及政府如何協助企業進行淨零轉型。 
♦ 「未來生活篇」:則從食衣住行著手,希望透過民眾行為的改變,減少碳排。 
♦ 「社會支持篇」:則論述整體社會在面對此巨大議題時,將要如何顧及各方角度,以及取得社會共識。
♦ 「科研基礎篇」及「法制基礎篇」:說明在推動上述四種轉型策略時,共同需要的基礎環境應該如何建置。


我國「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已於2022年3月30日公布,在「能源、產業、生活、社會」等四大轉型及「科技研發」、「氣候法制」兩大治理基礎上,輔以「十二項關鍵戰略」來整合跨部會資源,制定行動計畫,主政機關業依分工研擬行動計畫並開展社會溝通工作。

圖2-臺灣2050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說明.png

圖2: 臺灣2050淨零十二項關鍵戰略說明

未來整體淨零轉型規劃

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美國、歐盟、韓國等淨零排放能源路徑進行規劃,預計分為兩階段:

(一) 短期(~ 2030)達成低碳 

執行目前可行減碳措施,致力減少能源使用與非能源使用碳排放。

能源系統:透過能源轉型,增加綠能,優先推動已成熟的風電和光電,並布局地熱與海洋能技術研發;增加天然氣以減少燃煤的使用。

(二) 長期(~ 2050)朝零碳發展 

布局長期淨零規劃,使發展中的淨零技術可如期到位,並調整能源、產業結構與社會生活型態。

能源系統:極大化布建再生能源,並透過燃氣機組搭配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 CCUS)以及導入氫能發電,來建構零碳電力系統。燃煤則基於戰略安全考量轉為備用。 
極大化各產業部門及民生用具之電氣化:減少非電力之碳排放,集中改善電力部門零碳能源占比。 
積極投入各種技術開發:包括高效率的風電及光電發電技術、碳捕捉再利用及封存(CCUS)、氫能發電及運用之技術。

結語

臺灣2050淨零轉型的長期願景將促進至具競爭力、循環、韌性與綠色轉型經濟之過渡期,創造更多財富、就業和福祉;規劃至2050 年淨零之軌跡與行動路徑,促進關鍵領域之技術、研究與創新以達成淨零目標;在不同關鍵里程碑下,促進綠色融資與增加投資,以確保公平與銜接過渡時期。

 「2050 淨零轉型」是整個國家總動員,必須一起完成的目標,著手處理這些重要的議題,不僅攸關競爭力,也關係環境永續,才能打下長治久安的基礎,留下一個更好的國家給年輕人。要克服這項挑戰,除了公部門的努力,還需要產業界龐大的能量及臺灣世界一流的學術人才,透過三方共同合作,就是臺灣成功的關鍵。 

我們願和國內各界一起檢視滾動修正路徑藍圖,此次公布的「臺灣 2050 淨零排放總說明」,即是拋出一個淨零轉型的對話基礎,啟動下一個階段的社會對話。藉由引進社會力,共同來尋求解決這些議題的路徑,讓各界一起尋找不同意見的最大公約數,把困難的議題一一化解,為國家發展的大方向,奠定最堅實的基礎,讓淨零轉型成為臺灣發展的新動能。

資料來源:
♦ 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
♦ 國家發展委員會
行政院

回頁首